福船是独属福建的宏伟
航行在波澜大
将厚重的海波劈开
把丰盛的海产收藏
载满了生活希望
载满了淡淡乡愁
戚继光抗倭时
那一场运筹帷幄
布福船而战的辉煌
像被岁月造就的玉石
传于后世愈久愈珍
在这个不停追逐的年代里
多少人在生命中选择了快捷
却忘记了技艺与传承
时间在福船的建造中
会变得缓慢缱绻
于是福船
也变成了一种观赏
在不断前进的社会里
拾起被遗忘的记忆
福船是福建风格的传统木帆船的简称,底尖、首小、尾阔,两头上翘,水密隔舱结构,还有独特的双舵设计,非常适合远洋航行,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海上船型之一。
以海为生的福建滨海地区,船只是人们谋求生存发展的重要工具,人们也怀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在浩瀚大海中前进、探索、开发。福船还是我国使臣出使海外的重要交通工具,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很好的列子。明朝下西洋之时,曾三次在福建征集大型宝船。
漳湾为何造福船,要从漳湾的地理环境开始说起。
上临福安出海口,下接宁德主城区(清代),东临闽东最大渔区三都澳的漳湾,在古籍中有这样的记载“宁、福、霞三邑鱼舟梭织,远近商人买鱼者云集,连宵达旦,灯火辉煌,数日而散”,繁荣的渔业经济给漳湾带去了大量的福船需求。
同时,作为清代闽海关福宁府总口所在地的宁德县商贸发达,也让临近闽东最大河流交溪的入海口的漳湾凭借货物运转所需要的大量船只需求成为“造船基地“。
技艺的高低,是与手艺人的经验成正比关系的,造船也不例外。有了大量的船只需求,造船者当然也数不胜数,而其中的佼佼者属于漳湾刘氏家族,在数百年前,刘氏便开始修造福船,他们的背后也是一段传奇的故事。
图/东方明珠从明朝中叶刘氏六世祖赐公学得造船技艺,刘氏十几代的造船历史也拉开序幕。水密隔舱福船,指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彼此独立且互不透水的若干舱区,当部分船舱意外受损漏水,可将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舱中,船只不至于沉没。水密隔舱福船的建造也是刘氏世代相传的绝技。
如今,在刘氏家族的传承和影响之下,漳湾镇也先后成立了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展陈馆、传习所、研究会。年6月,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1月,漳湾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木造船,以船载道。漳湾福船,在心口相传的承接中将家国记忆制成凝固的历史,在薪火不息的相授里把福船文化传向四方。漳湾,技艺百年。
智己策略丨文字编撰
见图片下方图注丨图片来源
朱勤滨《福船生存现状与保护思路_以宁德漳湾刘氏造船家族为中心的考察》丨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