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回澜听涛
年以后,两年一次的省文博会总会在九月如约而至,在济南最舒适的夏末,山东17城每每带着各自摇曳多姿的“软实力”绽放省城。在疫后重启的特殊年份,走过八届的文博会开始了它的“文旅”元年——9月17号,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大幕。
7月中旬,国内跨省游恢复开放;8月中旬,剧院和影院上座率上限提至50%;9月25日,电影院上座率终于恢复至75%——年亿的全国电影总票房,年已经过完三分之二堪堪卖了74亿。在各行各业复工的进程表中,文化和旅游这对难兄难弟是因为疫情按下暂停键最早、重启步伐又极其缓慢的两大行业。
站在如此艰难的起点上,“文化+旅游”正在经历涅盘、重生,首届文旅博览会因此更像是一次提振行业士气的大会,大家带来城市的“软实力”,更带来城市的精气神。
位于文旅融合综合展区(C1馆)内的青岛综合展区,以洋气十足的“山、海、炫彩”元素,在平米的空间里打造了一个演绎青岛魅力的时尚“大片”放映间。
一个有乐队、有电音、有电竞、有啤酒的C位展区,用当下的流行语来说,实在让你忍不住——种草。
时尚之城和原创音乐
“音乐在城市时尚生活中的份量,越来越重了”。
这是原创音乐人张文成第三次来济南参加文旅博览会,前两次还叫文博会。他清晰记得第一次是四年前,舞台只是一个角落,男女两位歌手、一把吉他。今年这届文旅博览会,青岛把一整面主舞台都给了他和他的原创音乐“天团”,包括一个键盘、两把吉他、一把小提琴、三位歌手。站在有着迷你浮山湾灯光秀效果的舞台上,七位成员深情放歌,台下围着听入迷的观众,像开在国际会展中心里的一场小型演唱会。
在他们的歌单上,原创歌曲占了绝大部分,《情人坝》《崂山》《大学路》《八大关》《》……出发前,他们还打造了一首参展专属歌曲《青岛的夏天》。这些海边长大的音乐人,用自己写下的动听旋律串起了青岛的好地方。
青岛这座音乐之岛,近几年正在细心培育即墨国际音乐小镇、音乐酒吧街等新业态,在这些时尚文旅和夜经济的产业链条里,音乐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年,青岛开始举办“青岛最动听”原创音乐扶持计划,面向国内外音乐人,选拔、扶持原创歌曲和乐队,张文成和他的团队是参与者,也是获益者。“青岛最动听”现在和未来正在做的就是持续培养本土唱作人、乐队,为酒吧音乐吧、演艺行业提供人才成长的沃土。
从展会上的一支乐队、一位酷炫的DJ,就能看出一座时尚城市需要修炼多少“内功”。
青春之岛的硬核故事
在青岛综合展区内,矗立着两棵由32块电视屏幕组成的“视频树”,一棵自然景观树,一棵人文风光树,以科技感十足的方式闪动着青岛的天生丽质和时尚活力,成为“青春之岛”的最佳演绎。
守着万种风情的一座城,青岛最想讲的是文化旅游头部企业大项目落地的硬核故事。
比如华侨城的即墨莲花山文旅小镇,面积超过亩,投资超过亿,建成后可解决1.5万人就业。这是华侨城在全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性质的文旅融合项目,2018年12月签约,目前园区内48公里的自行车道已经建成,未来将通过以科技农业、文化旅游、温泉健康、体育运动和休闲农旅为主的乡村产业带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
除此之外,恒大水世界在青岛打造世界级温泉乐园;华道资本亿元文旅项目打造特色艺术街区、货柜音乐节;阳光七星投资集团与青岛多领域深度合作,“青岛矩阵”年营收预计多亿;华夏基石北方总部落户青岛,位于繁华街区的香港路37号公园,就是一座文旅融合加双创孵化的基地;通过“线上走秀”的方式,国际知名的时尚秀场“米兰国际时装周”也在青岛完整落地,即将开启又一个时尚前沿阵地。
诸多头部企业纷纷投资青岛谋篇布局,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越来越多的硬核资源汇聚而来,让青岛文旅更有底气。
本届文旅博览会开幕当天,青岛上合温地文旅项目作为青岛市文旅局重点推介项目现场参与推介,青岛方特熊出没动漫谷项目完成现场签约,西发集团则签下了一个10亿元大单,与烟台和壹博物馆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动物道具及周边产品制作中心,并在动物标本大数据、动物基因库、云动物园等方面展开合作。
“文化+旅游”,就是诗与远方。后疫情时代,诗与远方如何携手走得更远?
在青岛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处处长闫杰看来,必须将文旅产业链纵向拉长,“青岛最动听”音乐扶持计划、双招双引都是不同程度上的“补链”动作。在让纵向产业链更为完整的同时,在横向上接入会展、体育、康养等概念实现多项目融合,“文化+旅游”就具备了变现的潜力和能力。在后疫情时代,任何一个“点”上的单打独斗都变得脆弱,文化导流、旅游变现,或者文旅导流、项目变现,多条产业链交错聚集形成产业生态,才更有可能实现优质循环、良性循环,让行业持久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后疫情时代文旅链条为王、生态制胜
在经历过疫情停摆之后,文旅产业也同众多第三产业一样,迎来了一次供给侧的大浪淘沙和需求侧的被动降温。
疫情之后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都更加冷静,这也算是疫情在无意之中倒逼文旅产业提前告别以量取胜的粗放模式,转而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竞争轨道。预想中疫情之后的报复性反弹并没有全面爆发,它只是发生在了那些以质取胜的地方。
文旅产业的核心卖点无非就是“体验”二字。无论是长河落日、碧海扬帆、大漠孤烟的壮阔自然景观,还是厚重古典、异域风情、声电光影的人文景观,抑或是独具匠心、传承经典、先锋大胆的文创产品,其市场价值的真正所在就是打动人心、与人共情的那个瞬间。
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物理空间上的到此打卡,要升级成心理层面的需求满足。单一产品难以担此大任,就像迪士尼乐园不只是有米老鼠和公主,那是诸多产业链下的诸多产品,共同汇聚起的文旅产业生态,它那巨大的吸引力也来自于这种生态。这就是青岛文旅应该要走的路。
青岛有着山海美景和欧陆风情,青岛也是电影之都、帆船之都,青岛的原创音乐也在展现力量,这一切文旅元素要变成文旅产业上的盈利点,需要更加完善的规划。
从电影、音乐等产业本身来讲,它们自身的产业链条要更加完善,它们要在青岛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生态,青岛的相关产业要在全国闯出名声,只有本体强大了才能对外形成“吸力”,才能像摇滚乐之于北京、影视之于横店那样,不仅吸引产业人才,更“勾引”着四方游客。因此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美景还是帆船,青岛相关产业的内功要练上去。
从青岛文旅宏观层面来讲,每一个相关的优势产业链条,都要纳入到统一的城市形象之中,就像提到深圳就想到年轻、提到成都就想到闲适,所有产业要与青岛的文旅品牌形成互动,共同勾勒出青岛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形成青岛文旅百花齐放但又内核统一的产业生态,让青岛这个文旅“热带雨林”站到吸引全球游客的C位,而在这个雨林当中,能看到的是山海、电影、音乐、帆船等一株株“奇花异草”。
一场文旅博览会,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同期开幕的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以九项重大举措打造“好客山东”升级版,“快旅慢游”、“一部手机游山东”、“文旅惠民”长效机制都大有文章可做。
对于青岛这座时尚之都、青春之岛,如何推动文化旅游遇新机、开新局,捧出这一方好山好水好文化,才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硬核表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