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的一天,在美国西海岸的某处海滩上,
前来游玩的人们被一个壮观的情景给惊呆了!
十亿只奇特的蓝紫色生物冲上了美国的西海岸!
海滩上密密麻麻的布满了这种生物,整个海滩被渲染成了一片蓝色。
这是什么生物?它们到海滩上来的目的何在?
1.“我是一条船!”
帆水母平时的生活应该算是比较惬意的!
因为它们不需要像自然界其他的动物那样,
竭尽全力地为生存而努力。
它们每天只需要做一件事:“随风而去”!
帆水母是一种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生物。
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的浮囊上有一个透明的三角形薄膜。
这和帆船上的风帆非常像,这种动物由此而得名。
2.“奇特的45度角!”
帆水母身体主要呈蓝紫色。
漂浮在水面上的浮囊呈椭圆形,直径大约5~7cm。
在浮囊的内部有十几个同心圆结构的管网。
这些管网充气之后,就能让帆水母浮在水面上了。
可光浮在水面上还不行!
因为它们的食物,可不是静止不动的。
所以它们又进化出了那独特的“风帆”!
帆水母的“风帆”,是一片三角形的透明薄膜。
它们自己不能游动,只能靠着这片薄膜在海风的带动下,推动自己运动。
比较有趣的是,这个三角形的“风帆”与浮囊的倾斜角,刚好是45度左右。
而这又刚好是帆船在有限风力下,能驶出最大航速的受力角度!
这难道真的是造物主对帆水母的偏爱吗?
3.“成也风帆,败也风帆!”
帆水母的食物主要是一些浮游生物和小鱼。
它们利用带有刺细胞的触丝,将毒素注入猎物体内。
然后再将麻痹后的猎物慢慢吞噬!
在独特的“风帆”结构影响下,帆水母取得了生存优势。
它们在海风的带动下,可以在海面上做大范围的运动,
进而可以捕捉到更多的食物。
这些家伙的数量众多,常常在海面上集结长达数十公里的庞大的队伍!
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惜,这看似极有用处的“风帆”却有一个大大的弊端!
人类可以通过改变风帆的角度,来控制帆船的行进方向。
但帆水母却不能改变它们“风帆”的角度!
于是乎,当遇到一股大风长时间不改变风向的话。
即便前面是没水的海滩,帆水母也只好义无反顾的冲过去了!
搞了半天,美国西海岸那十亿只帆水母,不是自己主动上岸的啊。
想想也是,帆水母在海滩上搁浅,也就意味着生存无望了。
谁会那么傻呢?
这也许就是自然界的一个铁律吧。
它不会放任一种生物数量过于庞大,
种群间的个体数量一定要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信息纷扰,不如学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