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最后的长江水上人家纤夫拉船,姑娘求爱,游
TUhjnbcbe - 2025/3/10 21:02:00

游船离岸越来越近,江雾中临水的吊脚楼便缓缓显现眼前。峡江姑娘身穿土家族衣裳,纤夫拉着船只弯腰擦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停留在此方,此方,便是三峡人家——三峡大坝中唯一没有被淹没的古村庄,曾经抗日战争中著名的石牌保卫战的战场。

石牌保卫战,是国名党军队与日军作战为数不多的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它在抗日战争期间带给人们获取最终胜利的希望,更在新中国成立后带给人们幸福与安定。这里因石牌保卫战成了著名的爱国基地,因石牌保卫战而为全国人民所知。

此后,再有的,便是三峡人家这颗璀璨明珠。

江岸的古帆船还未过万重山,拉纤的纤夫已经统一了服装,在江岸为人们表演曾经苦难悲壮交织的一幕——纤夫拉船。

古时,船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若遇到搁浅亦或险滩恶水,就必须靠多人合力拉船,纤夫便由此产生。古时的纤夫大多数是穷苦出身,要不是真没口饭吃,谁愿意做这行当?

险滩恶水常淹死人,要是身板儿哪不好,这体力活儿又容易出事故,就连衣服也不敢穿一件,怕穿了湿衣容易着凉,更怕纤绳磨损了浸出了汗水盐渍的衣裳,穷苦人家,又是做这贱价活儿,哪能这么废衣裳呢?故而,三峡纤夫是从不穿衣裳的。

而今随着传统航运的改变,三峡不再需要穷苦的纤夫。但旅游业的到来,又提供了可能,这些没有出路的纤夫穿上了齐整统一的工作着装,在三峡人家的码头边上又重新拉起了船,可这一次,他们再也不用拿性命去拼,脸上再也不会拥有饱经苦难的侵蚀,他们有了新的职业——演员,表演三峡纤夫史事的演员。

渡船缓缓开进了龙进溪里,迎面溪水面清波荡漾,迎面的舟船上一束油伞,油伞下有位姑娘,姑娘着件红装,笑意盎然。

问伊去向何方,伊说要乘着船去瞧瞧溪边人家的姑娘。

这寻常姑娘有什么好看?

这溪边人家可不寻常,她今日备好了嫁裳,她今日装好了婚房,可她今日还有一件事儿未完,需要人帮忙。

什么事未完?

她还缺一个外乡人做新郎。

抛开了绣球,网上个外乡人做新郎。新娘哭着出了嫁,女伴们欢歌载舞送他俩入了洞房。

这就是三峡人家著名的土家族婚俗表演,展现了千百年来峡江人婚庆的真实一面。整个过错经历了新娘哭嫁、上轿、起轿、拜堂、入洞房等步骤,其中最受游客欢迎的是抛绣球环境,新娘会面向游客抛起绣球,那接中绣球的男士,就会成为这场婚礼的幸运儿,随新娘入洞房。

多情温婉的姑娘,惊喜未定的郎。巴楚文化浸淫的这块乐土上的婚丧嫁娶,也有着充满野性且自由浪漫的一面。

溪边的人家欢庆着新人的婚礼,那两岸的猴儿们忍不住放生长啸,也想凑一凑热闹。古时的诗文里,峡江边上的猿猴总叫着凄凉,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好似这猿儿总是过不好似的。

可如今的猴儿们生计有了保障,只需向工作人员买些花生米来喂它们,它们便会从峭壁上跃下来取食。

张起溪面上的渔网,唤来姑娘小伙子在桥上撑伞相会,那岸边浣衣的布衣姑娘笑问女伴,溪水清波舟船上,是谁家的姑娘?岸上的游客看得有滋有味。

,古帆船行过了万重山,纤夫们在岸边拉船,险滩恶水不复去,只留三峡人家这座被遗留的村庄,在历经数千年后,依然坚持着为所有到访的人群建立一处梦中的世外桃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后的长江水上人家纤夫拉船,姑娘求爱,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