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MMC中国航海博物馆
“泰兴”号是清道光年间从中国厦门港出发前往东南亚的一艘大型商贸船,航行至印尼北部的中国南海海域触礁,船上满载的上千吨货物沉入海底,近名乘员不幸遇难,幸存者不到人,遇难人数之多、记载时间之早,堪称东方的“泰坦尼克”。年,英国人哈彻组织了对“泰兴”号船货的打捞,捞获了30多万件精美瓷器,震惊世界。
沉没海底的“泰兴”号及其船货(图片来源:《TheLegacyoftheTekSing》)
打捞上来的“泰兴”号船货(图片来源:《TheLegacyoftheTekSing》)
年,中国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成功地从哈彻手中一次性购回12万多件“泰兴”号瓷器,立志让“泰兴”号古船和在海外“颠沛流离”的国宝船货回归故里。今年初,中国航海博物馆与泮庐集团开展合作,依托自身船史船模研究力量,启动了“泰兴”号古船的复原研制。
“泰兴”号属福船型,母型船为清代厦门地区的一等“洋船”。因雍正九年(年)清廷规定出洋的“福建船用绿油漆饰,红色钩字”,故又俗称“绿头船”“青头船”。经过3种复原方案的反复推敲、验证、研究后,最终“泰兴”号古船复原的主尺度和船型系数如下:
“泰兴”号古船的复原主尺度与船型系数近年来,考古发掘的古船总长多在30米级别,而“泰兴”号的总长超过了50米。“泰兴”号体量之大、载人载货之多,均突破了一般认知。据文献记载,19世纪的最初20年,中国帆船驶往东南亚,数量仍很可观,前往马六甲的中国帆船仍达吨,“泰兴”号古船正可与之印证。
自年初,项目团队遵循《中式木帆船模型建造考证指南》、《定制船模评定标准》2个标准的精神,主要根据“泰兴”号古船的年代、航区、船型、载人、载货等要求以及当时南洋贸易船的历史背景、航行情况等,联合馆内外专家和闽南造船工匠、海船钉造非遗传承人等,对这艘极具研究价值的古船,检索查阅中外文献(“泰兴”号古船未打捞出水,直接史料非常欠缺),开展了一遍遍的演算和论证。
“泰兴”号考证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我馆召开“泰兴”号古船复原与研制专题会项目组团队反复推算形成“泰兴”号古船主尺度的多种方案项目团队多次对“泰兴”号古船进行演算和论证结合史料记载和海图推算“泰兴”号触礁位置,分析船体沉没姿态
“泰兴”号古船主桅杆高度推算过程图年4月,我馆就“泰兴”号古船的考证情况和多种推算主尺度方案,邀请来自武汉、广州、上海等地的5位权威船史专家,在疫情期间视频连线,全天开展高强度的会议讨论。根据专家会论证意见,项目团队修订形成“泰兴”号的最终推算主尺度,并结合清代鲁班尺福建地区吉祥数加以微调,形成了上述“泰兴”号古船的主尺度数据。
在线召开“泰兴”号专家论证会年下半年,中国航海博物馆将抓紧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绘制电子船图,研制实体船模,争取让“泰兴”号古船原貌早日亮相。
来源藏品修复部
供稿
陶峰、叶冲
原标题:《东方“泰坦尼克”回归,“泰兴”号古船即将重现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