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赣鄱黄金水道”除了运送商业货物外,还承担着军事运输的任务。在其沿线上,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造船基地,这些基地建造的船只从最初的军用船只过渡到海船、商船,其制作技法也在逐步革新。
古代江西,有着繁荣的经济和文化事业,这些事业的发展与境内四通八达的水运航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明清之前,往来于江西境内的货物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水路运输的,航运在江西古代经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航运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带动了水道沿线城镇的造船业。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人们需要运输量更大、承载力更高的商船,于是,江西的造船业应运而生,且日渐兴盛。
赣江水运发达,促使古代江西手工造船业兴起。
水运促使手工造船兴起
说到江西境内的水运航道,人们总是会想起茶叶、瓷器、丝绸等货物。其实,江西的水运航道最早是作为军事目的使用才得以全线贯通的,且在其后的历朝历代,这一目的始终存在着。
据省港航管理局编史办、《江西内河航运史》编写人员张兆平介绍,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过记载,江西河道纵横,内河水运条件很好,河床稳定,便于船航行,是全国水道条件较好的省份之一。
从秦代开始,贯穿江西的南北航道作为军事用途被开辟出来,此后,这条航道上的货运也开始发展起来。记者了解到,秦汉到南北朝时期,中原各地运往闽(福建)、广(广州)一带沿海城市的货物大多都要通过赣江、信江水路转运。就这样,江西的航运贸易开始频繁起来。
要进行航运就要有更多的船只,繁盛的航运活动同时也推动了江西造船手工业的兴起。据张兆平介绍,在汉代,江西就能造出高10余丈的“楼船”。到了南朝,江西造船技术已发展到能建造载重量达一千吨的大船,这为之后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国时南昌就有造船基地
江西河网密集,有良好的发展造船业的条件。记者了解到,当年“赣鄱黄金水道”沿线的许多城镇,如赣州、南康、抚州、南昌等地,造船业都蓬勃发展。据江西师范大学现已退休的史学教授许怀林介绍,江西历史上对于“赣鄱黄金水道”沿线城镇造船业的记录较少,但在三国时期,江西就成为了中国大型造船基地,其造船地点分布之广,造船数量之多,造船技术之精,在全国都属上乘。
记者了解到,三国时期,江西全境属于吴国管辖,东吴孙权看中了赣江纵贯南北的水运条件,希望由此加强中原与岭南各郡之间的联系,促进江西自身经济发展。同时,考虑到江西木材资源十分丰富,木料加工技术也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造船业逐渐成熟,出于军事目的,孙权在江西建立了水军基地,在此训练士兵,并在南昌建立了造船基地。
北宋江西年造船总量创纪录
虽然在三国时期,江西的造船业就开始发展了,但其真正进入辉煌阶段是在唐宋年间,且得益于当时对传统造船技术做出的许多改良。据介绍,唐宋年间江西境内生产的商船,船体不断加大,结构也更加合理,长20余丈,可载六七百人的船已经屡见不鲜,有的船上甚至能开圃种花种菜,体积之大可想而知。在造船工艺上,也改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船板一般有三层,板与板之间用榫卯结合,板层之间用长钉连接,使船体更加牢固。
北宋年间,江西境内的造船厂更是创造了一个“纪录”——年造船总量全国第一。据许怀林介绍,北宋真宗末年(公元年),全国年造船量达艘,其中江西所造为艘,在全国稳居第一。江西九江船厂更是位列全国五大船厂之列,年造船能力可达~艘。
五次为郑和定制商船
唐宋之后,江西造船业继续发展,在明代还“参与”了当时国家一件大事。明永乐三年(公元年)至宣德八年(公元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远航,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为中国航海史写下了壮丽篇章,也把中国传统造船技术推至空前繁盛阶段。
如果没有先进的造船技术,郑和下西洋这一盛事是不可能完成的。《江西通志》对郑和下西洋这件事也有所记载,明永乐元年(公元年)至永乐十一年(公元年),明成祖朱棣“命江西造海运舟”。十多年间,江西五次为国家建造及改建了一批批海船,助郑和远航西洋。
据了解,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只叫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它高大如楼,底尖面阔,首尾高昂,首尖尾方,两侧有护板,船舱为水密隔舱结构。底尖利于破浪,吃水深,稳定性好,安全舒适,锚重有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起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是航行于南海和西洋航线最先进的海船。
民营造船厂发展迅速
明代至清初,江西造船业随着漕运和商货运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昌是全省水运中心,是各地往来船只集散的港口,江西民营造船厂开始崭露头角,造船作坊逐渐遍布沿河各处。
“每年进出九江港的木帆船在二三万艘之间,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江西本省民间船厂建造的。”许怀林说,官办船厂主要建造战舰、漕船和海运船,民营船厂则以建造商货船为主。
民营造船业多属个人经营,经营者普遍以务农为主,种田与造船同时兼顾,造船技艺世代相传。清康熙九年(公元年)以后,各县开始雇请民间造船个体工匠建造漕船,打破了官办造船厂建造漕船的垄断地位,民营造船业开始逐步规范,并得到迅速发展。
虽然随着历史的发展,江西造船业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从现今“赣鄱黄金水道”沿线城镇中存留的那些旧码头,还依稀能看到当年这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行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