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马原的生平
马原,著名的先锋派作家,作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著名的“叙述圈套”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当过农民、钳工。一九八二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西藏,任记者,编辑。
一九八二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收获·长篇专号》(春卷·)马原自画像作品简介:《三眼叔叔和他的灰鹅》
湾格花源六岁了,他的爸爸妈妈去尼泊尔旅游,把他留在南糯山的别墅里,让他自己管自己。爸爸本来并找了一个朋友、大学里的博士”四眼叔叔”来照顾他。
但“四眼叔叔”没有来成,倒来了个“三眼叔叔”。
三眼叔叔身材高大,肥胖,壮硕,智慧,有趣,动手能力强。三眼叔叔来的时候带了一只大白鹅,作为礼物送给湾格花源。
后来湾格花源才知道,三眼叔叔竟然是一个“相扑运动员”,江湖中人,结婚三次,有三个老婆,三个女儿,都住在一个小区里。
6岁的湾格花源能跟大白鹅、大狗等对话,他因此发现了很多大人不知道的秘密,他的人生有一个特殊而完整的世界,从而能对应三眼叔叔所看到的现世的、成年人眼中的世界。
从教育视角审视童话深思当代儿童家庭教育方向
马原居然写了童话!
第一次拿到马原的《三眼叔叔和他的灰鹅》,如临大敌。
为什么呢?
因为是马原的小说啊!曾经写出《虚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等等一批中国先锋大作、制造了“叙述的圈套”的先锋派五虎将之一的马原啊!他写的小说,率先就被贴上了后现代主义、先锋派、晦涩难懂等等标签。
面对这仅仅九个字的浅显易懂的标题,很多人甚至浮想联翩,脑海里描摹出一个“现代主义”的大致模样:三眼叔叔,大概是一个类似《活着》里面的苦难人物,亦或是《人间失格》里面向死而死的颓废者……至于灰鹅可能就更高深莫测了,大概象征着某种带有哲思的命题……
翻开书,一句句读下去,多数人大跌眼镜,这是马原的小说?
搜集各方资料后,才知道人家马原确实写了童话,从先锋作家跨界到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朋友《大家》杂志主编陈鹏也说:昔日那个锋芒毕露、天马行空的大马不见了,相反,他变得宽容、谦卑、慈爱甚至童心泛滥,这与其说是作品类型或题材的需要,毋宁说是大马当下生活与思考的真实写照。
想把这个童话送给的儿子马格。不太满意现在的小孩们看的童话,希望他能有更好的童话看。“
希望今年8岁的马格在识字过程中,能读到老爸写给他的童书,这是送给孩子的一份人生大礼包。”
马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了自己的写作动机。出于父爱,马原磨去锋芒,回归童真,给儿子写书。
其实,马原写童话一点不突兀,他本来就是一个有童心、至性纯粹的人。
马原身上始终保持一个优点,就是幼稚。”
这是他的好友余华对他的评价。他的本质没变,一如既往的“单纯、执著、明亮”。“童话是他与世界和解的结果。在这里,作家变“大”了,他重新确立了从孩子出发的物观、天地观”,他在童话里回到了他的初心。
文中出现的红顶房屋这篇回归初心、为子而作的童话深深蕴藏着马原的舐犊之情,弥漫着父爱,充溢着童真,歌咏了自然。
“爱”可以说是儿童文学的永恒主题,但是“母爱”与“父爱”不同。
文学总要涉及人生难题,‘遇到难题绕道走’是‘母爱型’童话的基本构思方法。”(《儿童文学的三大主题》)
母爱是包裹式的柔软,把孩子裹进蜜糖里,揉入棉花中,用简单的情节和圆满的结局让孩子们认识真善美。
“父爱”不是这样,俗话说“父爱如山”,山是坚毅、刚强。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