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寻找海边有趣的灵魂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
TUhjnbcbe - 2024/5/12 17:01:00
                            

原创傅娴婧风味星球收录于话题#导演2个

DIRECTOR

导演手记

JOURNAL

本周开始,我们会邀请当集导演,通过手记的方法,分享自己拍摄过程中遇见的人和事。

今天的导演手记,来自第三集《调和.渊薮至味》的导演傅娴婧。

昨天晚上,第三集《调和.渊薮至味》终于播出,一年半以来的工作成果算是有了交代。

希望这集能给正在过元旦假期的你带来欢乐。

大约两周前,小风就约我写一写这次拍摄经历。我这集比较安静,没有第二集那么多的惊涛骇浪,想了又想,那就从这集两个主人公的故事,来分享一下我所看见的,海边人的饮食和生活吧。

玩木帆船的李大爷

这一季都是关于海洋的,我从整集景观上面考虑,是希望能有差异性。

在调研的时候,发现红海滩的景观,希望能从视觉上区别于我们习惯认识的大海。正好这个地方的人也有做虾酱,调研区域便锁定在红海滩这里。

碱蓬草红海滩

辽宁盘锦沿海一带坐拥中国最北海岸线,这里还有个世界奇观:碱蓬草红海滩,就是镜头里呈现的那片紫红色的滩涂。这种紫红来自于碱蓬草,这是惟一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每年4月抽芽,先是嫩红,到了深秋会逐渐转为紫红。

李大爷是我们从锦州一路向北沿着海岸线调研,最后两天才找到的,而且是通过一个造船厂。这个让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相比于官方机构,造船厂在当地渔民的心中有极高的威望,因为一艘船从出产到结束使用都密切相关,本地的造船师傅才是最了解渔民情况的人。

通过造船工匠张师傅,我们找到了李大爷,一见面他就给我们来了一个即兴结绳表演,很让人惊喜,让原本陷入僵局的调研有了转机。

可爱的李大爷

在李大爷之前,我们已经走访了很多有做虾酱习惯的本地人,或许是因为干(出海)这行太久了,他们热情度已经不那么高,成为了一种习惯。李大爷不一样,他喜欢开玩笑,从表达里能看到他对大海那种炽热。

他其实不算是“做虾酱”的,他是船长,还会自己造木帆。

我们还专门给老大爷做了个采访

我长这么大没遇过对手。

李大爷今年70岁,一有机会就要出海。他有一条4~5米长的船——拖船下海、下木桩、捕捞乌虾都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在船上完成。他说自己“出海有瘾,命中注定是船长,是老天的召唤。”

当然,他开船的技术是真的好。

他开的这种木帆船,跟如今装了各种GPS定位系统和其他电子设备的船完全不同。木帆船的方向和速度全凭船长经验,而且帆是随风旋转的。如果对风向判断失误,船上的人一不小心站错地方,就可能被木帆毫不留情的撞飞出去。

李大爷给我的感觉,就仿佛跟风和海是一体的。

他几乎每次都能比风早几秒判断它来的方向。我们摄制组对船不熟悉,不是时刻都能意识到自己站的地方。好几次李大爷就突然大吼“蹲下”,然后风真的来了,木帆就真的往你的方向转过来。

还有掌舵、下木桩,即便年轻人做都极费体力,李大爷至今都是自己(跟朋友)一起完成。他儿子形容他年轻时“下桩就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样”,别人可能要两三个人一起才能扛起木桩,他一个人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全部动作。

大爷也相信自己是有某种与海沟通的天赋。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李大爷知道自己现在这个年龄,出远海不再是明智之举,又实在想玩船,才开始捕捞乌虾。每年5~6月份,乌虾会顺着潮水涌上滩涂,那时候的海面一层厚厚的乌虾。

捕乌虾是近海作业,比较简单,属于到了李大爷这种岁数,或者刚刚上船的小伙子才会做的工作。这一带盘锦人家家都有一口缸,捕了乌虾就放进缸里腌制成虾酱。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李大爷时,他在吃油炸花生米,我觉得这个气味跟普通油炸花生米不同。问了才知道,这个花生米是用虾油炸的。平日他们餐桌上也是酸菜白肉和炖鱼一半一半。东北其他地方可能吃蔬菜蘸黄豆酱,这里人就是喜欢蘸虾酱。

大海是零食

渔民每次出海都是带着捕获某种特定渔获的目的的,但也不乏一网会捞上来很多别的小鱼小虾。大的渔获他们会立刻吃,或者冻起来——每个渔民家里都会有至少两个冰箱,一个专门是冻柜,放类似渔获的。小的就会晒起来当零食。

在其他地方调研的时候,我就经常看见渔民家门口晾晒的那种非常小的小鱼干。一开始我以为是类似虾皮的调味料,渔民告诉我这些都是零食——零加工,零添加剂。

晒干当零食的小鱼

*摄

傅娴婧

我也尝了。怎么说呢…非常需要牙口。

真的是来自大海的纯天然的味道,晒得很干,也没有经过任何开肠破肚的处理,必须克服入嘴那一下子非常咸腥的滋味,多吃一会儿,才能慢慢习惯。

捞海参的王大爷

靠海吃海这点,在捕海参的王大爷身上也特别明显。

王大爷今年66岁,是当地年纪最大的“海猛子”(潜水捕捞者)。捕捞高峰期,他一天能捞多斤海参。

第一次遇到大爷是在他下海的地方。调研到那会儿,还没见到过年纪如此大的海蓬子,如同老顽童。跟他聊天,他说自己在海下是太空漫步,并立即站起来展示了一段。

总喜欢把帽子歪着带的王大爷

这么有趣的灵魂很少见,我立即决定跟随。之后到他家,更是发现了他饮食里有趣的地方,比如他桌上的“下午茶”。

那次是去他家聊天,下午时分,他桌上有一杯加了1/4糖的浓茶,旁边是一塑料袋水煮螃蟹。他邀请我们一起,我们就一边喝茶,一边磕螃蟹,一边聊天。感觉非常豪横。

朴素且豪横的下午茶

*摄

傅娴婧

后来了解到,甜食是王大爷的最爱。无论是喝茶还是喝咖啡,他都会加很多糖,这是他补充体力的方法之一。

潜水是高耗能运动,我们团队的潜水摄影师也只能最多下海30分钟就要上来休息2小时。大爷没有我们年轻人这种吃蛋白棒补充体能的习惯,他就是一壶加了重糖的茶。

平日除了片子里拍的海参饺子、参花鸡蛋汤,他们还会吃海参肠,水煮寄居蟹、扇贝爆三丁…总之海鲜就是零食、是下午茶、是凉拌菜、是主菜、是汤…海无处不在。

海边人的三餐,海鲜无处不在

*摄

傅娴婧

最终选择王大爷来讲海参的故事,还是他对大海的那种“炽热”。他会非常骄傲地跟我说,“我都66了,潜水一点问题都没有,你看看哪里还能找到我这个岁数的猛子。我打算做到70岁就退休”。

他觉得自己在海里比在陆地上自由,所以即便全家都在秦皇岛安家了,他还是一个人留在了烟台。除了捕捞海参,还会做别的潜水工作,比如下海修个船啊,或者捕捞扇贝啊。

王大爷下海就开心

总之是能呆在海里他就开心。

这一年半的调研、拍摄,我真切体会到了海与人的共生。作为生活在内陆的老百姓,我们可能很难想象,海有多少种融入生活的方法。但就像解说词里写的那样:

你问我味道在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作者:傅娴婧

排版:风味君

头图:《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

图片来源《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

如有疑问请联系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海边有趣的灵魂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