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军渡海作战的伟大实践海南岛战役创造了小
TUhjnbcbe - 2024/4/5 23:07:00

今年是纪念解放海南岛70周年,本文是张召忠年4月为一本书撰写的序言。分为上下两篇发布,这是下篇。

上篇链接:《70年前,我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

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与加强战前训练

第15兵团考虑对遂行海南岛战役进行战前准备是从年11月开始的,最初计划2月17日之前完全能够准备好,后来发现对问题设想过于简单化,一直推到4月中旬才付诸实施,这说明渡海登陆作战的战役准备与地面作战不同,更加艰巨复杂。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加强战前训练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发扬军事民主,提倡创造性思维

陆军部队遂行渡海登陆作战,对于第15兵团来讲是一个新任务,从来没有遇到过,在中国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战例。为了了解古今中外的有关战例和经验教训,兵团首长与司令部机关干部一起搜集、学习和研究有关资料,认真分析了美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在太平洋登陆作战的战例,甚至翻阅了年法国拿破仑在埃及登陆的战例,据此结合部队实际创造性地制定了使用小木船、渔船载运数万大军渡海登陆的作战方案。

叶剑英同志曾经这样教导部下:要当好一名名副其实的作战参谋,就要善于用脑子分析判断情况,想出几个对策的方案,以便随时向首长汇报,提出建议供首长参考。也就是说必须既参又谋,善参善谋,有问必答,尽自己可能做到准确无误。邓华司令员在做出决定之前,总习惯听听下级的意见,参谋在首长面前没有什么顾忌,有什么都可直言。

那个时代官兵关系十分融洽,大家都是为着“打赢战争”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发扬军事民主。不管你官有多大,如果不正确,瞎指挥,就有人批评你,督促你改正;无论你是干部还是战士,无论你职务多低,只要你的意见有价值、合理,就积极采纳。年轻军官居然经常能够在兵团首长面前长篇大论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建议和看法,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军事民主是多么的盛行!试想,如果一切都是循规蹈矩、等级森严,一切都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如果动辄扣帽子、打棍子、搞一言堂,人人自危,谨言慎行,明哲保身,那创造性思维又从何而来?

位于海口市大致坡镇洽教村的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指挥所旧址

(来源: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摄)

政治工作实实在在,落到实处

当时兵团政委要求政治工作人员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一切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兵团针对部队实际,提出了三个响亮的口号:一个是“海上无船不算兵”。这是兵团司令员亲自编出来的一个口号,目的是号召大家齐动手,千方百计地搞船,因为如果搞不到船,兵再精、再勇敢不怕死,到了海上又有什么用?另一个口号是“艺高人胆大”。这是针对当时部队普遍不会游泳、不会使船、不会海战的现状提出来的,目的是在部队掀起“海上大练兵”热潮,号召干部战士努力向雇请的舵手、船工师傅学艺,苦练渡海作战本领。最后一个口号是“把陆军训练成海军陆战队”。这是研究了美军登陆战役之后的一个启示,人家有海军陆战队,我们没有,但是通过训练可以把陆军部队训练成一支精锐的海军陆战队,以便进行第一梯队登陆。

位于文昌市昌洒镇赤水港边的“先锋营登陆地点纪念碑”

(来源:海南日报记者李佳飞摄)

根据这样一个目标,要求部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要既能陆战又能海战,敢于近战、夜战打击敌军舰。在练兵中采取船是课堂、海是操场、实兵实船、先昼后夜、先近后远、先单船后多船联合等方法,并参考陆上练兵经验,进行战术与技术合练,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同时,号召部队学游泳、划船、水文、气象等相关知识,愣是把一群“旱鸭子”训练成“海上蛟龙”。这些口号都是部队根据战前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有的就是顺口溜,没有多少文雅的词藻,也没有合辙押韵的修饰,更没有空洞无味的套话,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形象、生动和贴近部队实际,让人一听就能鼓舞士气,而不是感到那些口号和大道理距离自己很远很远。

根据实际大胆创新战法

人究竟是分波次依次上陆,还是数万大军同时在琼州海峡展开横渡?按照美军历次登陆战役的实施,往往都是严格划分波次,即空军飞机和海军舰炮首先对预定登陆地域进行火力准备,摧毁70-80%以上的敌军火力点和防御工事;然后,经过特殊训练的海军陆战队再抢滩登陆,占领、巩固和扩大登陆场;最后,才接应团、师或军以上规模的大部队登陆。所有登陆部队,必须全程火力掩护,而且都要严格按照启程、编波、换乘、突击、登陆的程序实施。

我军登陆部队完全没有飞机掩护,更没有海军舰艇掩护,所谓火力掩护只能依靠设立在雷州半岛上的一个重炮团,使用日式野炮、山炮和美式毫米加农榴弹炮提供炮火支援,且最大射程只有十几公里,只能掩护琼州海峡中心线以北海域。我军没有运输舰、登陆舰、护航舰艇,更没有飞机的空中掩护,地面的岸炮火力又延伸不到中线以远广阔海域,机帆船上装备的火炮射程太近无法为编队提供支援,所以谈不上换乘、编波和突击,只有启航、航渡和登陆。在研究分析外军登陆经验和战术的同时,根据我军战役布势和装备实际,兵团首长创造性地提出两个军的所有主力部队组成一个梯队渡海登陆的战法。

坐落在澄迈县桥头镇玉包村的玉包港登陆作战纪念碑

(来源:海南日报记者/  海南日报记者苏晓杰  通讯员宋祥达)

古今中外的登陆作战战役,包括拿破仑时代的登陆战役,都不敢贸然使用一个梯队登陆,因为万一上不去或被抄了后路,滞留在大海之上,前后夹击,必死无疑。然而,第15兵团首长考虑到已经有两股部队偷渡上陆接应,又考虑到偷渡部队已经上陆,渡海船只太小且速度太慢,在海上漂浮不定,难以构成波次,更谈不上换乘,所以决心只组织一个波次,也就是说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一次完整的登陆行动,实际上就是一锤子买卖。

美亭决战中我步兵在炮兵和机枪掩护下冲锋

(资料图片)

在渡海登陆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意外。由于上千艘船只在宽大正面实施渡海登陆作战,有的部队恰逢顺风,于是顺利启航,有的则苦等数小时愣是无风,也就无法启航,所以相互配合出现问题;由于帆船速度很慢,海上航行时间过长,有的航行多公里用了20多个小时;由于琼州海峡海流复杂,海流、海涌和风浪经常把渡海队形搅散,使渡海部队相互失去照应。40军师团在航行途中遇到风浪,有9艘船迷失了方向,1艘登陆时触礁,2艘被敌舰击沉,3艘船被俘,2艘下落不明,共损失余人,只有1艘船登陆成功。研究和熟悉外军战例又不让外军战例牵着鼻子走,而是根据部队装备实际和战役布势情况,实事求是地大胆创新战法,是一种大手笔的战略运筹,而不是小打小闹、花里胡哨的“假招子”。对于创新战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过失,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容,允许下级指挥员失误,不苛求,能容忍,这些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

立足现有装备作战,创造以劣胜优战绩

第15兵团到达广东和广西的时候,一艘船都没有,要想找到合适的船只相当难。当时,民船大致分散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有大型民船都被从大陆撤往海南岛及附近岛屿的国民党军掠走,雷州半岛已所剩无几;二是中型民船多为当地有权有势的渔霸控制,且已转移到附近岛屿分散隐藏,不愿向解放军提供;三是中、小型民船主要是渔民的私船,破旧不堪。部队能够征用的只是这种中、小型渔船,每船一次只能运载30人,如第一梯队运送一个军登陆,那就是3万人左右,这就需要征用多艘渔船。在当时,征用如此多的渔船相当困难,即便是能够征用,由于渔船太小,又靠风力和划桨驱动,所以海上机动能力很差,大部队渡海必须有一批机动能力强的渔船进行海上联络和指挥,并实施海上护航作战任务。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从年1至3月初,兵团共收集木帆船艘,两军各有余艘,基本保证了海上训练和分批偷渡及大举登陆的需要。

年,解放军正从琼州海峡准备进行登陆作战

(来源:年7月的《人民画报》)

但是,这些船只都没有动力,更没有装备武器,既没有速度又没有火力,只能用来运兵,不能在海上进行机动和作战。怎么办?大家群策群力,后来想了一个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把缴获的美式10轮卡车上的大马力发电机拆下来,装到渔船上改造成指挥船、通信联络船和武装渔船。后来又通过地方政府购置和征用了一批柴油机,用来改装机帆船。这样,两个军共改装了艘机帆船,其中挑选了40艘在船上安装了57毫米和37毫米反坦克炮、日式山野炮和重机枪等武器,并用沙袋和木板加固,用来充当海上护航船队,专门与来袭的敌海军军舰作战。

指挥船上装有电台与无线电与军、师指挥所联络,营、连、排及各船之间还只是用老办法,夜间采用吹号、灯光、枪声联络,白天使用旗语。这些武装渔船改装完毕后,部队按照海军海上机动作战的战术进行了训练,在实战中还发挥了地面作战的一些战法,比如近战、夜战,抵近射击,向敌舰投掷手榴弹等。我护航船队在海上航渡中多次与敌舰遭遇,经过彻夜海战,掩护我船队突破敌人海上封锁线。40军一个护航船队在执行掩护任务中,与敌舰“太平”号相遇,展开了短兵相接的战斗,最终将这艘吨的大舰重创,并击毙了敌海军第3舰队司令王恩华中将,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奇迹。

大海航行靠舵手。有了渔船,如何使用又成了问题。这些东北大汉从来没有见过大海,“旱鸭子”要想进行渡海作战,不仅要学会在大海中游泳,习惯大海,而且要掌握水文气象方面的知识,比如风向、潮汐、海水流向、岛屿登陆地段情况等等。为此,专门雇请了名船工和舵手担任教员,负责对干部战士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撑篙、划桨、摇橹、拉帆、落蓬、提放分水板、看风使舵、掌舵和简单的修船补船技术。经过两个多月的训练,两个军各培训出近名水兵。此外,还抽调了名司机进行驾驶机帆船训练,琼崖纵队还支援了70多艘船只,并选送了多名水手和领航人员。

解放军攻入海口,和当地琼崖纵队会合

(来源:年7月的《人民画报》)

四野从北打到南,一路凯歌,结果到了雷州半岛碰上一个大麻烦,没有船、没有桥怎么越过琼州海峡,打到天涯海角?打惯了陆战、胜仗的第15兵团指战员,面对茫茫大海,瞅瞅自己手中的钢枪、绑腿和一身泥土的军装,再看看国民党不时飞来侦察和轰炸的机群和军舰,感到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人家实现了现代化,完全是高技术武器装备,而我们却仍然是土掉渣儿的步兵装备,没有飞机、没有舰艇、没有远程火炮、没有动力船舶,这种差距比当年“小米加步枪”对“飞机加大炮”的状况非常类似。面对这种状况,部队都非常着急。可喜的是,当时的政治工作非常到位,及时消除了大家对大海的恐惧心情,树立了以劣胜优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干部战士的创造性和勇敢精神,建立了敢打必胜的信心,终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小船打大舰的战绩。

年,海南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中华民国政府位于海南的行署(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海口警备司令部)

(来源:年7月的《人民画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军渡海作战的伟大实践海南岛战役创造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