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特展细品丨大海就在那,广州十三行商馆玻璃
TUhjnbcbe - 2024/2/23 17:10:00
法国敏柏宁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14/4326406.html
                            

原创MMC中国航海博物馆

汇聚全国10省市、25家博物馆文物珍品的『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已正式登陆中国航海博物馆!

为让观众仔细品读本次大展中广域万象的中外航海文明交流史,中国航海博物馆特挑选16件馆藏精品进行解读,让大家管中窥豹,感受中华航海文明的深邃与魅力。

15世纪开始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航海能力提高

东西方文明在碰撞中互学互鉴、走向汇流

『特展细品』的最后一期

让我们一起走进展览的“东西互鉴”板块

欣赏两方文明

在科学技术、审美意趣、艺术风格

乃至社会风俗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互鉴

今日主角

——19世纪彩绘广州十三行商馆玻璃画

赏多彩玻璃画

■彩绘十三行商馆玻璃画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玻璃画,也被称为“背画”,是用油彩在玻璃背面绘制的绘画作品,最早见于15世纪意大利天主教圣像画,18世纪随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中国。由于玻璃画是在玻璃背面作画,要求画师以相反的方向绘制图像,技术难度较大。18世纪玻璃画在欧洲濒临消逝,却在广州口岸外销画家的笔下焕发了生机。

根据当时西人游记记载,中国的画家十分擅长玻璃画,他们喜欢用薄的玻璃镜作画板,一般用油彩绘制,有时也用树脂混合颜料作画,绘制时画家先画出图案轮廓,然后用一种特殊的钢制工具把镜背面相应部分的锡和水银除去,以便划出一块清晰的镜面来绘制图案。

18-19世纪,行船四海逐浪天涯的船长和水手们,每到达一个港口,都会请人绘制当地港口风景的图画,以纪念他们的航海生涯。因此,以十三行商馆为核心的广州口岸风景成为外销画的重要题材,在油画、水彩画、玻璃画中均有体现。

瓷器铺(纸本水粉画)

从中海博馆藏的这幅玻璃画可见,画家以珠江河南为立足点,从对岸正面描绘商馆,从而使商馆林立的十三行街区位于画面中心,成为图像主体部分,非常清晰地展现了商馆建筑的正立面,商馆楼群的拱券、栏杆、阳台、浮雕装饰、楼前篱笆等细节一一可见。从旗帜可见,图中商馆主要包括丹麦馆、美国馆、荷兰馆、瑞典馆等。前景的珠江上中外船只汇集,风格各异,有帆索繁复的西式帆船、体形高大的广东红头船,两船之间还有划艇和舢板。在商馆后方,画家绘制了广州城的制高点、海防重地越秀山以及山上的镇海楼。视线高低错落、远近相接,建筑风格亦中亦西。画面色彩鲜明,笔触细腻,生动呈现了清代广州十三行商馆样貌。在绘画技法上,画家使用了西方绘画概念中的明暗阴影和透视学原理,但整体上还是明显体现出传统中国画的平面感。

广州商馆画(-年),油画

析广州外销画

外销画是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也是近世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构成部分。18-19世纪,来广州从事贸易或者旅行的西方人,喜欢在当地购买各种工艺品,以作纪念,外销画由此兴起。外销画的题材包罗万象,包括人物肖像、港口风景、当地建筑、花鸟鱼虫、市井生活、风俗习惯、百业众生以及茶叶丝绸瓷器的制作过程等。外销画的创作形式丰富多彩,有油画、象牙细密画、玻璃画、水彩画等。

茶叶交易图(纸本水粉画)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在西人集中的十三行区域出现了职业化的外销画家。其中以林呱为代表的画家们在十三行附近设立画室,雇佣画工在画室里工作。他们头脑灵活,技术精湛,通过临摹或复制西洋画作,努力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和风格,绘制出大量的洋画,受到西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展细品丨大海就在那,广州十三行商馆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