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年,中国的*事力量发展迅猛,尤其是两艘航空母舰的服役,为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不过人们只知道“辽宁号”和“山东号”,却不知道这两艘航母,都是在大连造船厂建造完工的,它可以说立下了不朽的功劳。作为国内最为先进的船舶企业,大连造船厂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在这百年历史中有过辉煌,更有过挫折,甚至上过发达国家的当。虽然接下了亿元的大单,最后却被搞得破了产,给中国企业上了生动的一课。
挪威船王上门谈合作
有人曾评价说,美国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其*事力量,而其*事力量中,又以海*最为出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航空母舰,想打谁就打谁。由此可见,只要拥有了海洋,就拥有了一切。而在中国轮船制造史上,也有过辉煌和黯淡的岁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帆船,代表了古代中国的造船巅峰。即使在同时代的国家中,也没有对手。但是短短几百年的功夫,我们就被列强赶上并超越,他们所造出的洋船和大炮成为侵略我们的重要工具。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一直很重视造船事业的发展。想要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就看能不能造大船、能不能造好船。在经过几十年的苦心发展之后,中国造船业迎来了一个辉煌和繁荣的时期。在年公布的强中国企业榜单中,就有8家造船公司上榜,其中就包括大连造船厂。出众的技术、出色的成绩,也让无数的船舶订单纷纷涌入这家中国企业。
不过,当时众多海外订单选择大连造船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其母公司不仅有大船重工,还有一家海外投资公司。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大船重工持有大连造船厂51%的股权,属于控股公司,而海外公司则持有49%的股份。事实上,外资背景在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外国企业就此对大连造船厂“情有独钟”。其中,就有一家来自挪威的公司,其隶属于赫赫有名的约翰弗-雷德里克森。
此人在国际上非常出名,有着船东巨头的称号,在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时间。根据数据显示,他的个人资产超过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名下的船舶平均船龄在5岁左右,总价值已经超过了亿美元。可以说,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实力,这都是一个值得合作的对象。当他向大连造船厂递出橄榄枝后,后者也十分心动,毕竟这是一笔亿元的大单子。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笔单子,搞得大连造船厂最后破了产。
在陆地的油气资源开发得差不多了之后,众多国家将目光转向了海上,于是海洋钻井平台也就随之诞生了。目前其结构复杂且价格十分昂贵,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制造、购买和使用。因为海上平台的制造周期非常长,再加上投资非常大。一旦工程开始,制造商需要先自掏腰包,然后靠客户支付的款项来完成项目进度。
吃下亿大单
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年,大连造船厂跟约翰-弗雷德里克森,正式签订了海上钻井平台的合同,总金额超过亿元。接到这么大的订单,前者自然十分高兴。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连造船厂罕见地表示,只会收取对方10%的定金。要知道,按照国际上的惯例,这类项目的定金至少需要30%。虽然并不会写入合同之中,但也是给贸易的双方有了保障。就是这一举动,让大连造船厂走入了巨大的深渊。
此外,在合同之中,大连造船厂还有一个巨大的失误,那就是选择来自挪威的仲裁机构,作为本次交易的唯一机构。在长达四年的建造时间中,大连造船厂可以说动用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就是希望能将这笔订单圆满完成。到了年,这笔订单中的8座海上平台,已经完成了一半,而其已经为此投入了高达17亿美元。就在众人欢欣鼓舞,向着完成目标而进发的关键时刻,从挪威传来了一个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消息。
对方突然要求取消全部订单,而且已经建造完成的海上平台,也不会出资购买。如此巨额的投入和订单,怎么能说取消就取消?况且先前已经投入了17亿美元,连成本也收不回来,这才是最关键的事情。但挪威人并没有理会中国人的不断请求,而是头也不回地就表示,先前的合同已经作废,双方的合作关系正式取消。很难想象,当时大连造船厂的众人,是一个怎样的心情。
已经造好的海上平台,单价高达2.3亿美元,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国家愿意接手。更为重要的是,此次生产的平台,是按照挪威方面的要求定制的,只适合在挪威海域里使用,这就更增加了出售的难度。与此同时,另外一个消息也已经传来,那就是挪威人不仅仅取消了跟大连造船厂的订单,甚至连跟韩国人的订单,也一并取消了。可以说,一下子坑了两个国家的公司,也就西方国家干出来这种事情。
负债20亿元最终破产
到了年,挪威公司的要求更为离谱,虽然已经取消了订单,但是还要求大连造船厂,将已经支付的10%定金返还。看到这里,实在是不得不感叹西方人的厚颜无耻。明明是自己的责任,却让别人来背黑锅。但是此时的大连造船厂已经无路可走,这笔订单必须要完成,否则的话损失将会非常巨大。另外一边,挪威公司开始向仲裁机构申诉,要求对方返还定金并赔偿各种损失。
前文中提到,来自挪威的仲裁机构,是本次交易中唯一的指定机构。所以,在仲裁之中根本就赢不了。到最后,不仅欠下了20亿元的债务,连船厂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可以说,这一次大连造船厂是彻底上了外国人的当了!年,法院正式裁定该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只不过在当时没有公司敢接手。不过,大连造船厂是绝对不能倒下的,中国造船业发展了那么多年,才拥有了这样一家技术出众的企业,如果最后真的倒下了,无疑是对中国的巨大的损失。
不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最终大连造船厂的管理层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重整方案。那就是引入中国信保公司的赔偿款作为公司重整的资金来源,同时将债权转为股权。最终,中国信保赔付了17.5亿元,创下了该公司的单笔最高纪录。此外,还对大连造船厂已经生产出的海上平台给予了赔付。此外,还将拖欠的公司员工权益,全部赔付到位。
可以说,正是这个破产重组案,将大连造船厂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这也给此后跟外国企业合作的中国公司敲响了警钟,想要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无可厚非,想跟国家公司合作也非常正常。但一定要站稳自身的立场,绝对不能像大连造船厂这样,为了显示自身的诚意,而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