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为避武则天,大李
TUhjnbcbe - 2023/5/24 21:30:00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权威 http://m.39.net/disease/a_13795773.html

年2月20日,长安玄武门,81岁的宰相张柬之,联合崔玄暐、桓彦范等大臣,以及左威卫将*薛思行、禁*统领李多祚等人,率羽林*去东宫迎出太子李显,随后攻破玄武门进入迎仙宫,在殿廊下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斩首,然后进入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8]

82岁病情沉重的武周皇帝,从惊恐中坐起,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已奉太子命令将二人诛杀,恐怕泄露机密,所以不敢先行向您奏报。在内宫调动*队,臣等罪该万死!”武则天看见儿子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既已伏诛,你可仍回东宫。”桓彦范上前说:“太子怎么能再回东宫呢?当初天皇(唐高宗李治)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龄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心民意,一直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大家一致拥护太子,诛杀反贼,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和人民的心愿!”武则天又对崔玄暐说:“其他人都是经别人才进入中枢当官,只有你,是朕亲自提拔的,你竟然也在这里?”崔玄暐说:“我这样做,正是回报陛下的大恩。”[10]

第二天,武则天下诏,命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把帝位传给太子李显。第四天,李显登基称帝,史称唐中宗。第五天,武则天被移送上阳宫。3月3日,恢复唐王朝。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崩逝于上阳宫。

这场被称为“神龙*变”的历史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其中就有一位隐匿山林16年之久的“金碧山水”的开创者——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绢本

青绿设色

竖轴

纵.9厘米,横54.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思训(—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武山县)人,唐朝宗室。其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他有一个侄子李林甫后来做了唐玄宗的宰相,亦擅长青绿山水,还是成语“口蜜腹剑”的原型。李思训20多岁任扬州江都县令。武则天执*后杀戮李氏皇族,他避祸隐居山林。“神龙*变”后,唐中宗李显复位,命他复出担任宗正卿,官至右武卫大将*,故后世称其为“大李将*”,称其子李昭道为“小李将*”,父子合称“大小李将*”。[9]

擅画山水、鸟兽、树石。师法隋代展子虔,开创了“金碧山水”。画风特点:一是双勾填色、敷色重彩、重染泥金;二是多画层峦叠嶂、云霄飘渺,穿插楼宇宫殿;三是用笔遒劲,线条斫硬,出现向皴法过渡的迹象。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价:“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训、李昭道)”。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他“通神之佳手也,国朝山水第一”。明代董其昌尊其为山水画的“北宗之祖”,与王维的“南宗之祖”相对应。[6]

《江帆楼阁图》是其唯一存世画作,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竖式构图的山水画,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描绘的是江南春天,人们在山岭江岸隐居、行舟、捕鱼的情景。

采用一角式构图,竖向布局,用青绿画出,间以泥金晕染,以江水、山岭为主,以树木、庭院、人物、舟船为辅。画中,江天辽阔,山岭高起,坡石层叠,丛树丰茂,山花烂漫,庭院隐现,士人江边赏景,行人骑马挑担,一片大江,浩浩汤汤,几叶舟帆,荡漾其上。[8]

整幅画面布局巧妙、意境深远,笔力遒劲、色彩繁富,展现出春季江南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景象,寄托了李思训远离尘世、倾情自然的情怀。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一生受武则天影响巨大。他39岁(年)时,武则天称帝,开始大肆杀戮李氏皇族,他不得不隐居避祸。16年后(年),唐中宗李显复位,武则天病逝,李思训被征召复出,此时他已54岁,一生中最有可能有所作为的盛年时期,基本处于隐居状态。《江帆楼阁图》很可能创作于这一时期,一方面表达了他虽处江湖之远却心系家国命运的忧国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随时准备东山再起、复兴李唐王朝的强劲生命力。[12]

总览全图,倾斜的山坡将画面分成两段景观:左下部山岭坡岸、右上部江水舟船。

画面左下部是一座山岭,右边山坡倾斜而下直达江边,左边则在画幅之外,想必整座大山高耸挺拔、崎岖峭立。满山林木丰茂翠绿,果树繁花点点。山脚下,大石层叠堆砌,树木繁杂茂盛,近景三株松树高大虬曲。一座庭院掩映于树石之间,青檐红廊下站立一人,面向院内,双手作揖,似是来访宾客。

院外,江岸石径上,四人朝庭院而来,一人骑马执鞭,应是主人,三个仆从,一人马前引导,两人手提肩挑酒肴之物马后跟随,或归家,或拜客。

不远处,两位士人面朝江水,边赏景边交谈,气定神闲。[2]

画面右上部,一片大江辽阔浩渺。江面近景以鱼鳞形线条细密匀称地构成江水波纹,细密的鱼鳞线条随江水空间远去而越来越清淡虚无,最终水天融为一色。江面右下部有一只渔船,船尾一个少年摇橹,船头一个男子收网捕鱼。

右上方,两艘帆船一前一后,鼓足风帆,渐渐远去,船体较大,带有青顶红舱的船篷,应是运输的货船。

1、开创“金碧山水”

李思训师法隋代展子虔,开创了“金碧山水”。特点是在石青、石绿两种主色之外,大量使用泥金一色,形成了“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画。[6]

2、构图

采用一角式构图。山岭、坡岸、丛树、繁花、院落、人物等景物全部集中在左下部;右上部则显得稀疏、空旷,只有一叶渔舟、两条帆船荡漾在浩渺的江水之上;右下方,留出一小片三角形水面,与右上部的辽阔江面遥相呼应,展现出江山交错的平衡之美。

3、笔法

采用双勾填色法,即先勾勒物象的内外轮廓线,再填涂颜色。

画山石时,先勾画出山石的外轮廓,然后在山石内部以曲折的短线分出脉络,通过结构来体现山石的质感和丘壑的变化,这些线条,有的疏朗,有的繁密,就是后来的皴法之始。[4]

画树木时,线条有勾斫变化,枝叶用双勾线描,树叶多为夹叶、少点叶,如近景三株松树,李思训一改展子虔“画松不画松针,只用绿色点染”的画法,先用石绿点染,再用石青加上两笔交叉的线以代表松针,这种表现方法直接启迪了北宋李成描绘松针的“攒针”法。

4、色彩

采用镶嵌法,即以染色敷彩,将颜色多重叠加,使画面色彩绚丽明亮,装饰性极强。还能产生凹凸效果,增强了山石树木的立体感,如画中左下角的松树根部,笔墨皴出凹凸,根部留白,明暗对比强烈。[1]

《江帆楼阁图》没有李思训的款识。

有鉴藏印6枚。

1、清初,大鉴藏家安岐收藏,钤有“安”、“仪周鉴赏”两枚印。安岐字仪周。

2、安岐死后,绝大部分藏品被收入乾隆内府。乾隆帝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两枚印。[8]

3、嘉庆帝颙琰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印。

4、宣统帝溥仪钤有“宣统御览之宝”印。

[1]王慧(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精工焕烂的盛唐气象——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艺术学院学报;年12月。

[2]莫云峰(广西艺术学院);李思训山水:写盛世气象,极青绿辉煌;艺术科技;年。

[3]何乐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江帆楼阁图》年代再探讨;四川文物;年第2期。

[4]杨永健;《江帆楼阁图》考析;中国艺术博览;总第58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为避武则天,大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