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TUhjnbcbe - 2023/1/4 8:38:00

学习地理本源的目的就是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目前,地理教学处在类似于“阳春白雪”的尴尬地位,学习的知识很难与生活密切结合,并得到实践。新课标对学习地理新的要求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尤其是提高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希望,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学习地理专业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目标之外,地理课堂应该加强与生活结合,实现生活化、实用化。

1教材知识须于实际生活结合,达到教学知识目标

很多课本中的知识本来就是从生活中汲取,源自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如果将生涩的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得到还原和验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例如,地理知识中处处体现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七年级学生是处在13-15周岁的青少年,已经具备基本的生活经验,并且渴望成熟、独立。生活中在回家、去商场、医院以及游玩的过程中都需要具备看地图、识地图的技能。在处理七年级上册地图的教学时,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地方为区域,绘制一幅包含地理各要素的地图,另外还要给大家讲述自己熟悉运用电子地图的实例,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更能在生活中得到验证,提高生活技能。

2将地理知识与生活技能融合于课堂教学,调动课堂氛围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容易出现死板固化,缺乏生机的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单调的学习变为愉快的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好。例如在处理七年级上册天气这一课时时,课标要求学生学会看卫星云图,掌握各类天气符号代表的含义。

可以提前准备两幅图片,分别是中国的卫星云图和各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图,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结合两幅地图讲,并且让学生来以主持人的身份把天气预报演出来。这样既达到灵活掌握知识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爱好,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地理知识须在生活中得到验证,实现知识再创造

地理教学不是将学生禁锢于课本之中,刻板的学习知识,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需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地理思维去思考,并从所见、所闻进行再认识、再加工和再提炼,创造性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的时候,我只是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了帆船酒店、跑车等图片说明石油为中东带来的财富,通过宗教教徒朝拜、做礼拜的人数之多来说明宗教的影响。而此时学生主动提出给大家讲讲她看到的中东,她以迪拜在热带沙漠地区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实体滑冰场向大家展示了中东的财富。另外,在斋月节,马路、商场、公园、工厂里都没有人,可见宗教对中东居民的影响之大,也解决了同学们对宗教为什么会引发战争不理解的问题。学会了用地理思维思考,学生能将旅游中的见闻创造性的与课堂知识结合,并进行了延伸。

4创设特定情境,加强情感体验,实现情感目标

初中生正处在从成熟向不成熟过渡的时候,人生观、价值观在逐渐形成,课堂中地理行为的学习,特定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能帮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学习非洲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与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创设情境,选择有带入性、震撼力的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带入,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通过这些关于环境问题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可持续发展的势在必行,帮助学生养成低碳环保的行为意识。

在新课标的要求和指导下,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意识已慢慢形成并被人们接受,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将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地理的实用性;取得更显著的效果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首先,要塑造高尚的师德和优良的学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师德和素养都会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学生也会受到影响,对教师产生感情。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和修养,在教学中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其次,要加强业务钻研。把地理教学生活化落到实处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生活中出现的最前沿的地理知识,同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