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全身上下蕴藏着美的因素,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而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有13个、也有8个。这一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既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
千百年来,该技艺广泛应用于渔船、货船、战船及外交使船,特别是宋元时期梯航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建远洋货船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完整采用该项技艺,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闽东人以“习水善舟”闻名,造船历史由来已久。据考证,在漳湾岐后街一带船匠们所造的福船以及他们所掌握的造船工艺,与出土于泉州一带的古船型和特征却基本吻合。水密隔舱福船制造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保留在蕉城区漳湾镇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年11月12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漳湾福船普遍传承了古福船的水密隔舱建造工艺,不但造工考究,且具备抗沉性、操纵性、快速性、稳定性等多种性能。漳湾造船的用料,需选择既轻便、坚固,又耐水的木材。一艘漳湾福船的制造,从备料、立龙骨到上画油漆,全都是手工操作。
漳湾福船船型多样,尤以一种当地称作“三桅透”(三桅三帆)的最具代表性,制作过程相当复杂,要经过安竖龙骨、配搭肋骨、钉纵向构件舷板、搭房、做舵等工序,最后油灰工塞缝、修灰、油漆上画,才完成全船。制造这样一艘木帆船,需用技工工日,杉木、樟木等各种用材80立方米。
在长期的造船过程中,当地民间形成了一套带有浓厚传统色彩的奇异风俗。在造船的重要环节,如起工、安龙骨、安梁、立桅、画眼、下水等均有祭祀仪式,每艘船上均奉祀有妈祖神像或其香袋神位等,不一而足。如今,许多造船民俗仍在漳湾镇传承沿袭。
“水密隔舱”结构和舵的设置,被称为中国古代船舶的两项重大发明,充分保留与体现了“古福船”的特点,不仅对功能美学与产品设计艺术具有一定研究借鉴意义,其保留下来的丰富地域行业特色的造船与航海的奇风民俗,更是一份难得的传统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End-
(图文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