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舟山是怎么从小透明变成中国最大渔场的 [复制链接]

1#

九月,东海开渔季如期而至,“千岛之城”舟山迎来了舳舻千里的日子。渔民们拔锚起航,向着神秘的大海深处前进,那里藏着孕育了一年的海洋鲜味。

在温婉的江南,舟山是个汹涌磅礴的独行者,这里有多座岛屿,素有“舟山归来不看岛”之称。舟山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与俄罗斯的千岛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秘鲁的秘鲁渔场齐名。

这里盛产海鲜,已经成了“中国最大的渔场”。但实际上,以前的舟山是个小透明,因为“好吃”,才从“爷爷不疼奶奶不爱”的地界,一跃成为江浙沪乃至全国都爱上的鱼鲜圣地,用*鱼、带鱼、梭子蟹…慰藉了老饕们饥肠辘辘的灵*。

小透明如何变成渔业大佬的?

舟山的岛屿星罗棋布,位于海上,不适合种庄稼;打上来的深海鱼,出海即死还没有合适的保鲜手段,送不到很远的地方,所以舟山海鲜基本上没啥存在感。

且古时人们对未知的大海充满敬畏,一般人驾着小帆船是很难征服的,故而大多数人对舟山海域敬而远之,只有打渔的“老司机”冒着危险在海上出没。

如此一来,舟山也就变成了一个小透明。

直到今天,舟山的老船长还会说:“在舟山有一句老话:捕鱼、打铁、磨豆腐是最辛苦的三个行当。这三个工作中,最辛苦的还是渔民。”

的确,渔民靠海吃海,风里来雨里去,开渔季长期漂浮在海上,枯燥且危险,还要应对大风大浪、旋涡、晕船等困难。

明清后,随着人口扩张,江浙地带的百姓开始开疆拓土,去海上谋生路。

康乾年间,海禁解除,渔民们可以去往更远的海域捕捞。这个时期,是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进入舟山海域深处,金灿灿的大*鱼、寒刀霜剑般的带鱼、海洋深处的乌贼,这些海鲜经过千百年的自然生长,丰富程度可想而知。

从岱山岛、衢山岛再到嵊泗列岛,舟山渔场从南到北逐渐扩大。民国时期江浙沪三地,还曾因为最北端的嵊泗列岛归属问题“大打出手”。

当年,青帮大佬杜月笙为了帮助上海赢得这片海域,斥巨资购置了冷藏设备。在那个冷藏技术落后的年代,渔民们自然愿意跑到上海港湾卸货,毕竟鱼只要能保鲜,就能卖上好价格。

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有着相同官话的浙江舟山赢得了这片*金海域。自此,舟山渔场形成了如今一串东海珍珠的模样。

从2个鸡蛋换1斤大*鱼

到2.98万元买1条大*鱼

新中国成立之后,舟山渔场曾为国人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蛋白质。

抗日战争期间,沿海渔业一半以上的渔船损毁,让明清、民国时期被开采的海洋资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储备了足够的天然鱼鲜。解放后,贫苦的人们,带上足够的胆量和经验,就可以去深海里搏出一条生路。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丰沛的鱼类资源养活了国人,舟山大*鱼就是其时重要的海鲜之一。

据报道,20世纪60年代,大*鱼产量极高,2只鸡蛋就能换1斤大*鱼。可惜后来因为过度捕捞,大*鱼减产,到了90年代才突破技术,实现产业化;曾经的敲罟(gǔ)围捕,变成了如今的以养代补。若是现在有幸遇到一条野生大*鱼,甚至还能卖到2.98万元。

比起全民喜爱的大*鱼,“老下饭”对老舟山们来说,才是满满的回忆杀。

乌贼鳔肠,吃的是乌贼的内脏,打个蛋上锅蒸,以前,这可是餐桌上的大菜。要连墨汁一起吃,吃完满嘴黑乎乎,似乎讨的是“吃墨汁变聪明”的口彩,若不是老舟山,真真驾驭不了。

▲加工墨鱼

三抱鳓(lè)鱼,连舟山本地人都要礼让三分的臭,却有着“桂圆荔枝吃一担,不如鳓鱼碗里蘸一蘸”的傲娇。鳓鱼又叫鲞(xiǎng)鱼、白鳞鱼、鲙鱼,鱼肉鲜美,有“南鲥北鲙”之称。

“抱”是海鲜的一种加工方法,称为“抱盐”,即腌制。

三抱鳓鱼,就是用盐腌鲜鱼脱水、再次擦盐风干、最后再擦盐放入缸内发酵,是为“三抱”,简单理解就是咸鱼吧。因为久放不腐,所以出海的人即便断粮也能靠三抱鳓鱼泡水充饥。

还有被当地人称为“石奶”的海葵,与雪菜一起做羹汤、煮面或者红烧,能鲜掉眉毛;比起花生米,在舟山,下酒吃血蛤才是*治正确,血红的蛤蜊壳看上去挺唬人,但绝对鲜到让人忘记它的颜值;舟山童谣唱“苋菜股、烂茄糊,肚皮吃得胀鼓鼓”,腌的苋菜、捣烂的茄子都是重口的舟山特色味道…

▲血蛤

老下饭不大能上得了台面,但就像卤煮之于北京,麻婆豆腐之于四川,毛肚之于重庆,鱼蛋之于香港,烙印了寻常百姓的口味,烹调的却是民族味道。

开渔季,吃舟山的正确姿势

疫情之下,相信大家跟本姑娘一样早就憋坏了,总想着出去浪。这个时候,去舟山吃最鲜的那口鱼,成了吃货*牵梦绕的情结。

不过出不去也无妨,本姑娘家的买手大大们已经从舟山大海里直接打包海鲜,出水冷鲜直达,让你在家里就像坐在舟山岛上吃海鲜一样!

陈晓卿曾经在开渔季去舟山,看见捕捞带鱼的盛景时,直言“雷达网带鱼现在上油了”,一语道明优质带鱼的特点,不愧是老饕。

雷达网一般是在内港作业,而内港带鱼品质很好,鳞薄肉软,体大肉厚,摸着还会有一层油。所以雷达网带鱼已经渐渐成舟山人的心头好,本姑娘家的带鱼便是雷达网捕捞。

带鱼属于深海鱼,出海之后因为压强的变化,内脏会破裂死掉。所以带鱼出水后就会立刻冰鲜存放,上岸就打包发货。

在家吃舟山,不能落下肉如蒜瓣的*鱼,当年杜月笙就是为了这口*鱼,才加入了舟山“海域之争”的。肉多刺少,蛋白质丰富,香煎后味道更佳。

海里的*鱼,抹上海盐,在海风中吹干,最终变成浓缩了海味的“*鱼鲞”(即咸*鱼干)。*鱼鲞与猪肉或者鸡肉同烹,就是舟山名菜*鱼鲞烧肉,海陆空三路味道,在一灶一肴间、在唇齿之中,发生了猛烈的碰撞。

“九月团脐十月尖,秋后螃蟹顶盖肥”,如果说带鱼、*鱼是海中皇冠,那梭子蟹在舟山人心中就是皇冠上那颗最亮眼的珍珠。

毕竟在他们眼中“风鳗吊带,米道顶好还数呛蛤”,意思是风鳗鱼、吊带鱼再好吃,也没有炝蟹好吃。

一般人吃梭子蟹,清蒸为上。

到了舟山,红膏炝蟹才是梭子蟹的最高礼遇。这是宴席里的一道重菜,模样是讨喜的“金膏盐蟹一团红”,红红火火。

世人皆知宁波炝蟹,实际上舟山炝蟹才是原始本味,若用腊月老蟹来做,那简直十盘肉都不换。

炝蟹,用盐水腌制的蟹生。

过去,舟山渔民将吃不完的新鲜梭子蟹腌炝,做成一瓶瓶炝蟹,就像北方的咸菜、西南的泡菜一样,从年头吃到年尾,佐酒配菜,都极佳,被称为“压饭榔头”。

好的炝蟹,红膏鲜艳,蟹肉雪白,由炝蟹也演化出蟹糊、蟹浆等蟹生吃法,不过肠胃不好的人,还是谨慎尝试哦~

如今,舟山再次开渔,带鱼、*鱼、鲳鱼…鱼鲜踏海而来,只为这一年的相遇。不时不食,在对的时间,品尝对的味道,跨越山海,感受在地美食的魅力~

以上图片源于互联网

版权归均原作者所有,如侵删

-END-

假日野营,上本来生活!

戳图了解详情

-点击图片,寻味本来-

点点在看、点赞瘦十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