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大运河就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大运河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到现在已有多年的历史。
“运河水长三千里,杨柳一绿连京杭”。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大运河推动了沿岸经济的变革、文化的传播、社会的发展。
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站在新起点上,大运河担当了怎样的新使命,获得了怎样的新生?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行走大运河》,下面请看第一篇。
▼▼▼
采访组从通州区运河奥体公园2号码头乘坐仿古游船出发,仿佛人在画中游,两岸的美景徐徐向后退去,水鸟时而掠过水面,时而划破长空。
▲记者在游船上直播
年10月,大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游船正式通航。断漕百年的大运河如今涛声又起。
登上游船的二层,大运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运河文化广场的主轴线——运河千年步道蜿蜒向前,两岸分布着十七座亲水平台,供游人休憩。
亲水平台的设计理念采用的是古代的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所流经的17座城市,采用的是地面石雕的形式雕刻于亲水平台之上,让游人可以在游览运河的同时感受运河岸边每一座城市的繁华与昌盛。
大运河北京段地跨昌平、朝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顺义、通州七区,它以白浮泉、西山诸泉为水源,在通州注入北运河。
过去,通州是大运河的端点,也是北京的东大门。几百年后的今天,通州已是北京的城市副中心。
这里就是历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通槽之处”所在地,是电视剧《漕运码头》的外景拍摄地。历史上,这里是曾经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和水陆都会。众多漕粮、货物都被暂存于此,行旅客商也由此上岸进京。
昔日运河舟楫如云,帆樯蔽日,舳舻蔽水。运河两岸熙来攘往,车水马龙,商贾云集。通州将通过打造“千帆船市”这一项目,再现当年“万舟骈集”的盛景。
▲记者站在大运河森林公园,背后就是“潞河督运图”
游船载着我们在大运河上一路向南,终点站就是大运河森林公园,整个公园就坐落在大运河的两岸。在这里我们弃舟登岸,码头正对着一组雕塑,名为“祭坝”。
左上:大运河森林公园码头
右上:“祭坝”
下图:大运河森林公园门口
在明朝前期通惠河淤塞严重,漕船只能在张家湾卸粮,再由马车转运至京通粮仓,这样费工费时劳民伤财,嘉靖6年时任巡漕御史吴仲,多次上疏皇帝,请求修浚通惠河,嘉靖帝批准修通惠河,并在第二年命吴仲主持修河大获成功,两岸的百姓为了纪念吴仲的巨大贡献就为他建造了生祠,并在每年三月初一,第一批漕船抵达码头时,两岸的百姓就会举行盛大的祭坝仪式,这个就是开漕节的由来。
大运河沿途两岸四省,七十二座漕运码头,只有通州有开漕节,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
▲记者在风行芦荡拍摄沿着大运河游览公园,风行芦荡,苇叶沙沙作响。
沿着红色木质楼梯登上大运河森林公园的制高点——月岛观景阁,北运河就近在眼前了。
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曾站在这里听取了通州区的水系治理,园林绿化等情况,察看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并俯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整体全貌。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通州区发布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预计明年大运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将实现全线通航。
这条千年大运河将建成城市副中心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
千百年来,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古老的运河始终在时代的变换中,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运河沿岸各省市正采取多种方式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正在一步步获得新生。
-End-来源
河北综合广播
推
荐
阅
读
点分享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