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文/嵯峨插画师/红豆蔡襄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也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通过科举考试,他进入朝堂为官,先后担任过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等官职。在他为官期间,凭借着直言劝谏而著称。后来也被外放到地方为官,先后担任过泉州,福州等地的府事。蔡襄为官正直,不管身居何职,都有着不俗的政绩。在福州为官期间,他积极打压当地地主豪强,还百姓一片安宁。在泉州时,蔡襄与下级官员共同组织修建的洛阳桥,从而便利一方交通。在建州之时,他更是重新修建了一条长达余里的马道,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交通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他的书法作品极为出色,与黄庭坚等人并称为宋四家之一。周必大曾言:仁宗朝蔡忠恵公昌言直道,文章政事,廷臣鲜出其右。蔡襄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秀才,而他的母亲就是当时名士卢仁的女儿。在他童年时期,他就是在外祖父的严格教育之下长大的,他也因此拥有着一腔才华。蔡襄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参加乡试,十八岁前往京师进入国子监中深造,他也因此拥有着更加丰富的学识。宋仁宗统治时期,他参加了开封举行的乡试,并且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开始小有名气。天圣九年,蔡襄取得进士第十名的成绩,被任命为漳州军事判官。在他任职的四年期间里,他认真地对待每一份工作,替百姓排忧解难,在当地颇有声望。之后蔡襄又被调任回京城,担任一些重要官职。当时著名大臣范仲淹把控朝政,欧阳修等人担任谏官,蔡襄作诗一首为他们表达庆贺,因此得到欧阳修的推荐,被宋仁宗任命为“知谏院”。正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在他任职期间他遇到困难从不回避,总是会迎难而上。在蔡襄看来,国家的安危取决于人员的安排,这要求皇帝必须知人善任,辨别奸臣与贤臣。正是有了像蔡襄这样的人直言劝谏,才使得那些心怀异心的小人有所收敛。在蔡襄的为官生涯中,他曾两次前往泉州任职。在他任职期间,他首先就当地吏治进行了一顿整顿。经过巡查,发现晋江县令贪赃枉法,鱼肉百姓。蔡襄立马上奏皇帝,将其弹劾使其被贬为庶民。但是后来查询发现这是一起冤假错案,使得蔡襄也受到了牵连。好在他并没有这样否定自己,又积极组织沿海地区的县城加强军事防备,训练水师,积极防备海寇势力。除此之外,在他在泉州任职期间,当地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他就调集官兵加强当地的水源管理。后来又通过遍访在郡南小乌石山发现了一座水泉,他立马将其进行管理,从而来供百姓们饮用以及灌溉。由于在泉州的表现突出,不久之后蔡襄又出任福建路转运使。他先是建议减少当地赋税,并且一手主持修建的中国第一座海港大桥万安桥。这所桥梁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它的建立也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的战略地位极为的重要。从唐朝后期开始,泉州就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其港口更是帆船林立,说是百舸争流也不为过。中国以及外国商人都会来自互换商品,然而交通问题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因此修建桥梁的任务迫在眉睫。在辨别局势的发展之后,蔡襄下定决心修桥。他先让人在江底沿着桥梁中刨去了许多的石头,形成了一道横跨江底的水坝,作为整个桥梁的基础工程,然后用岸上的桥墩加以修剪,而这种方法的开创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他还在桥的上下两侧放置了许多石头,从而来减小江水流动的阻力,不使两侧桥墩发生变化。在他的不断努力之下,万安桥最终修建完成,使得两地经济往来更加便利。欧阳修曾这样评价他:谁谓闽远,而多奇产。产非物宝,惟士之贤。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奋躬当朝,谠言正色。蔡襄拥有着多重身份,但不管是何,他总是能够十分顺利地适应下来。而他当初在朝堂上敢于直言的画面也始终深入人心,对当时的人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他在福建修建桥梁的举动更是震惊世人,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参考资料《东都事略·卷七十五·列传第五十八》《宋史·卷三百二十·列传第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