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体育界常年争议的话题。有人为体育事业贡献了青春之后,伤了心坏了身再也不想碰体育,从此和运动是路人。有人则因运动经历造就了不服输性格,在职场中也不断拼搏,抓住机遇一次次漂亮转型。
10年前还是一名专业皮划艇运动员的李明,在10年后成为中国杯帆船赛旗下御风者航海会的教学总监,而今年他将肩负起中国杯青少年统一设计组别竞赛的筹备和组织工作。专业运动员的跨项转型这条路本就难走,却是如何被他走的平稳而充满生机?寻其原因,离不开一颗体育人的强大内心和良好心态。
退役转型,只因刚好遇见了中国杯
回顾李明的职业生涯其实蛮简单,从广东省皮划艇队退役之后,他就加入了中国杯帆船赛,工作内容和岗位换过,但他始终都在这个大团队里。这是李明的第一份工作,用他的话来说因为遇到的团队很好,便也没想过要离开,一晃就快10年光景。
身高,身体素质极好的李明在16岁被选入体校练皮划艇,他便从家乡辽宁只身南下。“我是第一次见火车、坐火车,就直接到了广东”,李明回忆起年少时的第一个重要选择,略有感慨。早早的出来独立生活,日复一日的高强度专业队训练生活锻炼了李明的性格,坚韧有余,乐观积极。但竞技体育的残酷也让他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年,在拿了全国冠*之后,他决定退役。“那时候也有皮划艇队让我留下做助教,但我觉得当教练和队员没什么差别,一样是5点钟起床训练,我想寻找其他的可能性。”机会永远垂青积极主动的人,刚刚退役的李明幸运地得到了中国杯帆船赛的工作,一次彻底的转型正等待着他。
(获得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四人皮划艇冠*的李明)
从零开始学帆船,后悔选错项目?
年5月,李明正式进入中国杯海上轻骑团队。新手刚入行时,他只负责简单的工作,跟着做赛船维护和保养,大部分精力主要是学习帆船技术。尽管之前毫无帆船基础,李明却上手的很快。一方面得益于当时团队里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同事,大家耐心地将帆船知识倾囊相授。另一方面是他发现自己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甚至后悔自己当年选错了项目。“如果我是专业帆船队出来的,那肯定基础不一样。”重新学习一项运动确实不容易,好在李明悟性不错,跟着团队一起,理论和实操同步进行,细节上也会自己去摸索。几个月下来,他对于帆船的理解逐渐通透了起来。
训练了5个月之后,李明有了和团队第一次出去比赛的机会,并且还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小长航。为了参加潮人杯帆船赛,海上轻骑队要把博纳多40.7开去汕头。“真不知道长航什么感觉,觉得新奇,期待,又有点恐惧。”李明回忆起自己那时候像所有第一次长航的人一样,心情很复杂。“刚出去还挺兴奋的,可一听说要跑20个小时,内心就有点承受不了了。”不出所料,几个小时后,李明开始晕船。所幸他是个内心强大的人,没有被困难所压倒。他不断自我调整,最后给自己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在舱门口坐了十几个小时后才挺过了晕船。“后来有经验了,知道晕船不晕船和心态有关系。”而那次小长航之后,李明算是正式完成了帆船菜鸟的升级。也正是在那年的潮人杯比赛中,李明充分地证明了自己非常适合做前甲板和桅杆手的位置。“我升帆最快,动作最敏捷。那时候体重没有现在大,很灵活的。”他笑着说。
在比赛中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就带来了自信,回来之后的李明对比赛更感兴趣,越发地努力学习和了解,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知识。跟着海上轻骑队,李明参加了海帆赛、司南杯等国内一系列大赛,位置从前甲板、桅杆到前帆缭手再到主帆缭手,辅助舵手,获得冠*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他用了4年时间把船上所有的岗位都做了个遍,找到了自己在帆船上的位置,完成了到专业帆船选手的蜕变。
帆船改变了一切
作为帆船选手比赛之余,李明的工作也涉及船的方方面面,包括船只维护保养、客户接待、船只管理等。李明抓住每一次机会学习和提升自己,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组织能力和管理思维。若说帆船只是李明的一份工作,那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帆船改变了我的个性,对所有事态的认知度都不一样了。心态更好,不会计较一些事情。”回首自己当年初出茅庐就加入中国杯,李明感慨不仅是收获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得到了团队认可,更是坚定了要把帆船当做毕生事业的执着和信心。他无比认同帆船运动确实能够给人带来一些精神上和思想上的改变。
“一个团队一定要练帆船,体会什么是同舟共济。每个人在船上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擅长的位置,发挥最大的能量。”李明说练了帆船之后特别能理解企业管理。比如有的部门像战术师,要分析市场环境来研究战略战术,执行部门像缭手,负责船只操作,至于管理者就是舵手,把控公司的方向。“帆船上的团队配合跟企业特别像。”而这些从帆船经历中收获的思维意识,也为他的第二次转型奠定了基础。
厚积薄发,升级管理者
李明没料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今年会有一个重大转折——从海上轻骑团队指派到御风者团队,被委任为教学总监,承担起重要的基地管理和教学工作。“当时接到领导指示之后,有点没缓过神。要去到一个新的团队,接不接受这个新挑战全在我自己。既然领导觉得我可以,那何不去挑战一下。”当一个难得的转型机会摆在面前时,李明身上天生运动员的拼搏劲儿被激发了出来。团队需要他,他绝对会排除万难的做到最好。而他也需要这样一个机会,证明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值得挖掘。
完全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全新的团队和责任等一系列挑战远比李明想象中还要难。“我太难了!”李明蹦出了时下的搞笑语录,虽说是幽默一下,却是他刚接手新岗位时的真实感受。“我以为工作重点是要保证御风者所有的财产安全。”李明坦言自己开始真是想简单了。“工作量是以前的4倍,而且是多项工作同步推进。很多工作要细化,安排。每时每刻都在处理事情。真是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了。”虽然以前没有系统的管理知识,但李明在摸索自己的管理方法。他先把人员、器材、工作流程等统统梳理了一遍,再一步步制定自己的团队目标,培训和鼓励教练员精进专业能力,尽可能的为团队创造提升自己的机会。就如他当年跟着海上轻骑队在大赛中迅速成长一样,请人来讲课,带队出去比赛,与行业内专业人士增加交流,李明确信这种方式能够让团队迅速提高战斗力,他要把团队训练成硬拳头,集体发力打出去才有力量。
在安全管理上面,他便发挥了过去7、8年对船只管理的经验,并且严格要求,制定规范。“哪怕是一条船出去训练,都要有一个教练做保障。安全无小事,责任靠大家。不可预估的事情太多了,就要把风险防范在前。”
距离今年中国杯帆船赛还有2个月时间,李明在赛期的角色也将有度大转变。“以前中国杯的时候,我主要负责船只的进出港安全,监督巡查船只船速、避碰等。虽然工作比较简单,但非常重要,我是寸步不离的坚守。这么多年我们保证了赛期安全零事故。今年就要负责新的板块,青少年统一设计组的比赛是我的团队在做。”在御风者团队做了一个夏天的夏令营之后,李明彻底摸清了青少年帆船教学工作,也有了自己的一番理解。“帆船运动非常适合青少年,好就好在帆船不是纯身体竞技,而是竞速竞技,不会伤害他们。小孩子不会受到自尊心上的挑战。直面风浪,又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的能力还有决策能力。”做了父亲的李明对孩子教育上更有心得体会。今年的中国杯青少年统一设计组比赛,会不会也因李明的加入而带来新变化呢?
中国杯人物篇相关阅读:
谟瑜
跟我一起沉迷航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