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02:39这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里最大的一件展品——“华光礁Ⅰ号复原船”。八百年前的南宋时期,一艘满载货物的商船准备前往东南亚地区进行贸易,但在航行到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年,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在出海作业时发现了这艘沉船,经过两次水下考古发掘,出水船板块,出水文物近万件,有瓷器、铜器等。“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的水下考古发掘,是我国水下考古由近海走向远海的重要迈进。“华光礁Ⅰ号”是典型的福船船型,福船是福建沿海远洋木帆船的统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古船”之一。它的特点是头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下侧如刃,适合深海航行,可作为运输船和战舰,大家熟知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就是这一船型。我们看到的是“华光礁Ⅰ号”的复原船,船长22.14米,船宽8.1米,吃水深2.7米,载重量吨左右,采用的是福船古法造船工艺。配备13个水密隔舱,起到分舱抗沉的作用。同时采用多重板鱼鳞搭接结构,可以防止船外水的渗漏,提高船壳板结构强度。船头两侧的龙目的建造也十分讲究,黑色眼珠朝前方看是货船,表示识途认路,朝下方看则是渔船,表示专心打渔。华光礁Ⅰ号沉船和诸多沉睡在海底千百年的古船,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盛景,它不仅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同时也反映出了早在南宋时期,中国的造船与航海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来源:新华号丝绸之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