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往事如昨。有些人和事记在书里,有些记在人们心里,有些则记载在珍贵的老照片里。我们看一组多年前的老照片,一起来认识晚清那些早已尘封的人和事。
旗人妇女合影。
头上高耸的“大拉翅”、脚上厚厚的马蹄底鞋,是晚清旗人妇女的标志性装束。马蹄底鞋穿上并不舒适,走路也走不稳,一般只有中青年人穿,老年人穿上就行走困难了。
年轻女子合影。
两位年轻女子面容清秀,气质不凡,但着装风格大异其趣,左侧女子裹小脚、穿袄裤、留刘海,一副追求时尚的打扮,娇柔妩媚;右侧女子着男装、穿旗鞋,多了几分英武之气。
前门箭楼遭遇火灾。
年6月16日,义和团为抵制洋货,火烧位于大栅栏的老德记洋货店,当时恰遇西南风,以致火势迅速蔓延,最终引燃前门箭楼。《庚子国变记》记载道:“(义和团)焚正阳门外四千余家,京师富商所集也,数百年精华尽矣。延及城阙,火光烛天,三日不灭。”当时有摄影师记录了这一幕,十分难得。
另一个视角看前门箭楼起火。
前门箭楼起火后,附近水会(消防队)纷纷展开施救,由于火势实在严重,救火之举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巍峨的箭楼化为灰烬。八国联军退兵后,清廷对箭楼(以及被联军烧毁的前门城楼)进行了重建。
年轻女子肖像。
这位年轻女子穿着袄裙、裹着小脚、手持折扇和手绢,45度角对着镜头拍照,展现了最美的一面。她的发型略显夸张,犹如升起的船帆,因而得名“帆船髻”,流行于清朝中晚期东南沿海一带的妇女中。有学者认为,妇女通过梳“帆船髻”来表达对出海亲人的精神寄托,祈求平安。
旗人妇女吃饭动作优雅。
旗人妇女围坐在八仙桌上吃饭,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左二穿着最为华美的那位正在吃菜,大家请注意她的动作,用筷子将菜送入口的同时,另一只手举起小碟子,以免汤汁洒落,小心翼翼,可以说非常优雅、非常讲究礼仪。
坐轿子。
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剧中人物一出门就坐轿,其实,对普通家庭而言,坐轿子无异于奢侈行为。买一顶轿子也许不难,但是要长期雇佣两个轿夫那就需要很高的成本。如果不是出生在富贵人家,他一辈子都难得坐一回轿子。
接新娘的花轿。
如果说一般人一生都坐不了几次轿子,那所有女人都有机会坐一次大花轿吧?即便是租来的也行啊。说实话,在晚清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女人在结婚时也没有大花轿,她们往往坐驴车或独轮车前往夫家。
人们欢庆加官进爵。
队列中有华盖,有灯笼,还有各式牌子,其中一个写着“钦加五品衔”,说明朝廷刚刚给某人封了五品官衔(不一定担任五品官职),照片中这些人在为他欢庆加官进爵。
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该桥结构独特,包括东西两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中间浮桥长度近百米,由18只木船连接而成。每到汛期,打开浮桥,有助于提高大桥的排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