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福建名村文化定海村中岛屿星罗棋布,舟楫往 [复制链接]

1#

福建名村文化:定海村中岛屿星罗棋布,舟楫往来不绝

定海村与萨镇冰

定海村位于连江县被埕镇南距江入海口30多千米。茫茫定海湾,岛屿星罗棋布,舟楫往来不绝。定海古称“亭角”,扼江口,地势险要,素有“闽江北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唐末五代时,王王审知就在定海湾开辟了我国最早的对外贸易港一一甘棠港,与泉州的“刺桐港”齐名,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琉球国的航海图上,明确标明定海是古琉球国航行中国内地的第一站。“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即是当时定海港商旅云集的形象写照。元代在此设巡检司,明洪武年间(-年)筑城建堡,周长多米,高6米多,临海设三重城门,拱门上镌“会城重镇”四字,有省会门户之称,明置千户所。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定海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水下沉船。近十几年来,先后在定海湾发现1处沉船遗迹,出土大量陶瓷器。国家文物局相继三次在此组织人员进行沉船点水下考古发掘,出水一批宋、元时期陶瓷和船上用品。境内主要文物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定海白礁水下沉船遗址及明、清时期的城堡、琉球墓、参将府、城隍庙、妈祖庙、观音堂、海潮寺、沈有容抗倭纪功石碑等。还有那些“备战年代”遗留下来的几十千米长,纵横交错的掩体、坑道和炮台,别具奇观。

在村北新埕里有个真武殿,庙宇立于半山,雄伟壮观。居高临下,俯视定海。真武殿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几经兴废,数度重修。新近重建的真武殿,坐北朝南,四扇三间单进石木瓦建筑,正门横匾“玄天上帝”,玄心昭日月,帝德定乾坤,大殿正中塑真武神像,脚踩龟蛇二神,手挥利剑,目视前方。塑像高大威武,凛然正气。大殿两旁大幅道教人物壁画栩栩如生。

在真武殿里,供奉着“萨上将镇冰长生禄位”。底座方正,有文字叙写萨镇冰简历及立牌经过。定海村和萨镇冰有什么关系呢?萨镇冰一生爱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他不仅是一位中国海*史上卓越的人物,而且是一位慈善家。他修桥铺路,劝耕施赈,素有“萨菩萨”之称。自述诗云,“忘怀富贵心常乐,从事勤劳志益坚”。据《连江定海志》记载,年夏,连江定海遭受台风袭击,船毁屋倾,急派海**舰运大米到定海赈灾,在真武殿内发放大米,帮助村民渡过难关。乡人感其恩德,在真武殿内供奉萨镇冰长生禄位,早晚焚香诵经,以表感恩报答之心。海风轻拂,真武股内经声悠扬,香烟缭绕。滨海小城,悠悠古风,淳朴的村民以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这位勤*爱民的地方官。长生禄位牌像丰碑矗立在老百姓的心中。

碧水丹山观前村

观前村在浦城县水北街镇境内,位于县城东南23千米,南浦溪与临江溪在村南汇合。观前村与金斗山隔溪相望,金斗山有道观,名金斗观;村落在金斗观前,故取名观前。9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观前自宋以来,就是浦城至建瓯一带的重要水运码头,为商贾仕宦北上浙江、南下福州的必经之路,也是物产集散的重要码头。每日往来舟船甚多,兼之此地风光秀丽,过客均在此停舟系泊,沿溪的酒肆歌楼、客舍货栈密布,街市甚为繁荣。年,全村共有木帆船92艘,竹排张。年,赛(岐)浦(城)公路修通,从观前隔河经过,此后,水运衰退,昔日繁华逐渐冷落。

观前村保留有大量古建筑。沿溪一带的民居,均是木结构的吊脚楼,用插挑托出较大的屋檐,以适宜沿溪建房不占溪床的地域要求。民宅建筑追求建筑的规模和气派,有十多座民宅,为纵向多进式的四合院。正门砖石料拼砌而成,后门为砖石拱门,曲线型风火山墙作为围护,大门前面有块卵石铺成的方坪。内部是敞厅、敞廊与小天井的融合,把自然环境引入建筑内部空间。建筑细部处理烦琐复杂,有木漏窗与木浮雕巧妙结合的隔窗,有的大门及回廊还有石雕、砖雕。同时吸收外来文化,村中还有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

观前依山傍水,碧水丹山,古人称“二水交汇,三山秀丽,诚南浦之名区”。村前溪水回旋,村后金山、银山、龟阜山环列,形成狮岩宿雾、龟阜眠云、笔岫干霄、飞瀑溅珠、横梁叠翠、轮溪激涨、夏涨浴牛、秋江纵壹鸟八景。从南朝江淹起,刘子翚、朱松、朱熹、徐霞客等众多名人都曾游历观前,并赋诗题咏,或挥笔作文,留下许多诗文佳作观前还有谢氏贤祠(谢翱故居)、禅寂寺、大宋敕赐南京光禄夫人陈、胡氏之墓、大口窑窑址等名胜古迹。在观前下坊村,有谢翱故居,占地面积多平方米。谢翱生于福建省长溪县,7岁随父迁居浦城观前。福安《院前谢氏宗谱》载:谢翱父“系由浦城迁居穆阳”,后全家又“转迁浦城”。谢翱著作有《晞发集》、《天地间集》等,以《登西台恸哭记》名于世。明万历元年(年),为纪念谢翱这一爱国诗人,将观前谢翱故居改为谢翱先生祠。清光绪二十年(年),进行整修,改称为“谢氏贤祠”。

观前历史悠久,文化特色浓厚。至今,村庄布局、民宅、宗祠、寺观、村庙等主要建筑基本上保持原有的风貌,体现出文化的积淀,是历史文化追踪调查的理想研究点。一座座古老的完,勒出观前的典雅历史;放眼四周的水光山色,丹山碧水,一番瑞丽的景象,脑底会涌出一首首前人的咏叹的千古佳句,置身此地会感受到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