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舟山小对船再现手工对网捕鱼法,让游客 [复制链接]

1#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http://m.39.net/pf/a_4705704.html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林上*唐旭锋

渔歌豪放,橹声欸乃。6月13日上午8时50分,在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海边的一座避风塘内,两艘小木船在10位老渔民的手工运作下,快速移动。撒网、对拖、收网,20分钟时间,让在场游客一睹传统渔法的作业方式。

“这两艘船又叫小对船,曾在舟山群岛各个海岛广泛流传使用,在舟山渔场已有上百年的捕鱼历史。”浙江海洋大学舟船文化研究所负责人胡牧介绍,“小对船”的一般型制长2丈8尺、宽5尺8寸、型深3尺,长宽比3至3.5,载重量在5至6千斤左右。

“小对船”上还备有助航的用具,由桅杆、棉布软纵帆、橹、舵、铁锚和若干绳索组成,偎船上还备有一支橹确保出海安全,因船小无住人舱室,渔民出海生产经常处于“吃饭淋雨、睏湿舱板”的艰苦环境。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沈家门渔港,此类型制的渔船还依稀可见,后期逐渐淘汰。“小对船”船体结构简单、小巧灵活,制造材料省,具有船型轻航速快、生产适应强等特点,作为舟山渔民使用的重要渔船,今天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为此,蚂蚁岛管委会决心主动担起传承舟山海洋历史文化的重任,重现艰苦奋斗场景,率先在舟山市首创复原“小对船”传统帆船,用于蚂蚁岛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两年前,年6月13日,在蚂蚁岛红色教育基地授牌的同时,二艘根据史料复原的“小对船”也交付蚂蚁岛管委会使用,在岛上的避风塘安全环境下,让接受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游客上“小对船”,与船老大一起摇橹、扬帆等体验渔业方面的劳动实线,在短暂的实践过程中让游客体验驾驭“小对船”渔民的辛劳,也让游客从参与“小对船”摇橹、扬帆的互动上,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红色教育内容,深受游客欢迎。当年成功复原的“小对船”项目,已成为蚂蚁岛红色教育基地的亮点。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