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今年野生大黄鱼特别多,温州人台州人口水直
TUhjnbcbe - 2023/10/24 19:00:00
        

每年春节前后,是东海大*鱼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对温州、台州等浙江沿海地区而言,大*鱼是节庆聚会时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也是他们的乡愁寄托。曾经因为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半个世纪以来,野生大*鱼不成鱼汛,渔民捕捞基本靠运气。

不过,去年底今年初,情况不一样了。不少出海返航的渔民反馈,今年野生大*鱼特别多,收购数量比往年翻一倍,大个的能称出约2.5公斤;还有人到嵊泗海域,专钓野生大*鱼,去年12月份以来,每天钓到二三十尾是常事;科研人员到农贸市场调研,也在水产区发现了大批量的野生大*鱼。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今年舟山野生大*鱼及其鱼卵、仔鱼密度大幅增多,达到20年来资源密度之最。

野生大*鱼回来了?

野生大*鱼一度难觅

20世纪60年代,野生大*鱼还是常见的海鲜,每年都在东海形成鱼汛。一位已80岁的老渔民回忆,每到时节,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渔民聚集在舟山群岛岱山岛和衢山岛之间的岱衢洋等海域。渔民日夜劳作,夜捕鱼灯点点,场面蔚为壮观。遇到大鱼汛,数不清的大*鱼在网中鸣叫跳跃,渔网起到一半,堆积如山的大*鱼竟能把船底顶起来。

盛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年,大批机帆船前往大*鱼的主要越冬场外海中央渔场围捕,那年浙江省大*鱼年产量从上一年的10万吨增至16.81万吨,创造了大*鱼产量的最高纪录。但大*鱼来不及产卵繁殖,“老窝”被端。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大*鱼的产量直线下滑,逐年锐减。统计数据显示,年大*鱼年产量跌至最低,浙江省全年只有吨。野生大*鱼一度被炒出天价。近两年,野生大*鱼每公斤价格在元到元不等,1.5公斤以上的大*鱼可遇不可求。

直到年底,一则关于野生大*鱼的消息刷屏:宁波奉化桐照村一位船老大,在东海捕获多公斤野生大*鱼。整个渔村为之沸腾,承载野生大*鱼的渔船回村时,有人放起烟花庆祝。野生大*鱼实在太少见了,很快有人对这批*鱼是否为野生的生疑。由浙江媒体牵线搭桥,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买回其中4条解剖,并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舟山渔场主要存在2个大*鱼地理族群,包括岱衢族和闽东族,分布在浙江和江苏南部海域的岱衢族大*鱼寿命最长,种群结构最复杂,数量最多。科研人员发现,这些鱼并不是岱衢族大*鱼,它们更适应暖水环境,和在南方越冬的闽东族大*鱼亲缘关系更近。

不过,对于东海野生大*鱼资源恢复,人们从此有了盼头。

给*鱼宝宝建“幼儿园”

为了让野生大*鱼回来,人们做了不少努力。

年起,宁波开始实施岱衢族大*鱼野生亲体采捕、保活、繁育和种质库建设项目。年12月起,浙江海洋大学牵头专家团队实施东海野生大*鱼资源修复工程,目标是用3年时间将东海野生大*鱼资源恢复到吨。

除了伏季休渔,让鱼类休养生息,自然恢复,人工繁殖和放流的确是增加鱼类种群数量比较成熟的做法。但是,捕鱼容易“养鱼”难。

浙江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做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将小于5厘米长的鱼苗直接放流,存活率只有2%至10%;而将鱼养到10厘米长以上,并进行科学的野化训练后再放流,存活率可达到70%至90%。

舟山东极镇青浜岛附近海域,位于岱衢洋的外侧,被选为东海野生大*鱼资源修复工程的海上育苗基地,目前已投放多万尾鱼苗。浙江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就在这里进行大*鱼的野化训练。

野化训练基地,好比一个“幼儿园”。最新的训练方案叫“声光训练”——每次投喂饵料前,开启海底声光设备,通过长期训练,让大*鱼形成条件反射,放归大海后,它们将形成集群,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活动。能适应海洋环境,习惯结队群居,懂得洄游越冬,顺应自然繁殖规律,这是大*鱼野生训练的目标,也是重建大*鱼自然种群的有效途径。

去年11月,7万尾*鱼宝宝入驻“幼儿园”。“幼儿园”运用最新的“软包装”材料,由长米、宽70米、深20米的柔性围网构成。这样的深度前所未有。当浅层海水水温降低,大*鱼就会下潜到水温较高的深层水域。这个冬天,这些大*鱼能否安然越冬,成为自然种群重建的关键一步。等到春暖花开时,它们将被放回大海,成为自然种群恢复的希望。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巩持平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年野生大黄鱼特别多,温州人台州人口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