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箱量超两万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靠泊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
8月中旬,世界第一海港——宁波舟山港新建的国内最大矿石码头所在地,迎来了一位重要客商——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柏安铎。此行,他是来和宁波舟山港谈合作的。
全球最大矿和全球最大港的亲密接触,背后是这里有开放的大港口、大市场。小小鼠浪湖岛上新建的大码头,就是浙江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它处在中国沿海航线和长江航道的T字型交汇点附近,直通大洋面向全球,连接的是世界铁矿石市场需求最旺盛的买家——中国沿海沿江的各大钢厂和全球供应商。
向海而生,依港而兴。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港口始终走在全国大开放促大发展的前列,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一个世纪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杭州湾北岸嘉兴乍浦港畔萌发的东方大港梦想,正在浙江港口整合、联手闯大洋的浪潮中一步步化为现实。
港口联手闯大洋
今年,浙江海港逆风上扬。近3个月来,浙江省海港集团的生产报表令人振奋,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个别区域港口呈现“井喷式”增长。据初步统计,今年6月至7月,浙江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8亿吨,同比增长6.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万标箱,同比增长12.9%,相比上半年统计提高6.4个百分点。
时光回到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浙江港口可以发展成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尔后浙江沿海港口开始了一体化整合——港口打破行*区域藩篱,联手闯大洋,向体制机制创新要效率;整合优化全省港口、岸线资源,用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去统筹谋划,以大思路、大布局、大举措赢得大成效。
听到这句话时的丁送平,还是镇海港区的一名组工干部,也是港区足球队的主力前锋,喜欢冲锋陷阵。年5月,在省委、省*府“加快海洋港口一体化”战略决策和浙江海港“一体两翼多联”总体布局下,嘉兴港务完成整合组建。担任嘉兴港务总经理的丁送平以浙江海港腾飞“北翼”为己任,破解管理体制不一、管理模式多样、人员身份多元等一系列棘手问题,挑起并扛牢了浙北嘉兴港一体化的重担。仅一年半后,丁送平和同事们将嘉兴9家港口企业握指成拳,作为喂给港,强势助推龙头宁波舟山港,成了浙江海港一体化改革中区域港口整合的示范工程。
浙北港口一体化整合的顺利推进,带来最直观的“红利”,便是嘉兴港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年、年嘉兴港货物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22.32%和17.06%,连续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集装箱吞吐量也于年首次突破万标准箱,实现19.51%的同比增幅。
如今,从全省港口各讲各的故事,到组建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先后完成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浙江沿海“五港合一”,按照全省港口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港航交通、物流、信息“一张网”,港口岸线、航道、锚地资源开发保护“一张图”的总体要求,浙江海港最终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以浙东南沿海温州港、台州港和浙北环杭州湾嘉兴港等为两翼,联动发展义乌国际陆港以及内河港口的“一体两翼多联”新格局,绘就了集约化运营管理全省海港资源的港口企业改革和开放发展的新蓝本。
抢占开放制高点
今年9月9日,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桥吊司机竺士杰,被交通运输部评为“最美港口人”。这不过是80后竺士杰诸多头衔的最新一个。技校毕业后,与宁波舟山港共发展20余年,竺士杰已是全国劳模、浙江省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如果没有集装箱,没有大港口,我可能会按父母意愿去当电工。”竺士杰说。
开放之风,拂面而来。坐在狭窄的驾驶室里,竺士杰不仅练就一手绝活,发明“竺士杰桥吊操作法”,成为首个推出业务专著的桥吊司机,也见证了脚下这片深水良港的苏醒与崛起。
如今的宁波舟山港,已连续10年货物吞吐量全球居首,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架起贸易通道,开辟航线余条,其中远洋干线余条。港通天下,名副其实。
集装箱吞吐量,是衡量一个港口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地位的重要依据,也是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晴雨表”。年,在当时的宁波镇海港区起吊了第一个集装箱。年1月,宁波港专门成立了集装箱处。
生逢其时,年工作的竺士杰,赶上了港口集装箱业务从起步到迅猛发展的时期。他回忆说,年1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穿山港区按下了宁波舟山港当年第万标箱的起吊按钮,当时负责起吊的正是他。时隔11年,年12月27日,宁波舟山港当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亿吨,同样在穿山港区,竺士杰负责起吊第10亿吨的箱子。
淡水河谷首席执行官柏安铎(左)在舟山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考察。
也就在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超万标箱,同比增长14.1%,稳居全球第四;年更进一步,在吞吐量10连冠的同时,集装箱量首进全球前三。“今年前8个月,艘次世界最大最新型标箱集装箱船靠港。”在引航员吴永明的印象里,加入世贸后,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浙江制造的兴盛,进出港口的集装箱船已越来越多。
“我爷爷是开绿眉毛、沙船等多桅帆船的沿海商贩,浪里搏命;学海运的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上世纪70年代回故乡宁波,碰到了故乡港口开发,参与建造了不少码头。”年远洋船长吴永明回故乡,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高级引航员,指挥外轮进出港。工作之余,他领衔的引航员转运装置改进提案,被国际海事组织采纳,写入被誉为“海事宪法”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修正案,开中国引航界先例。
在港口运输生产蓬勃发展的同时,宁波舟山港“智慧港”“绿色港”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CBOS(宁波舟山港生产业务协同管控系统)、n-TOS(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数字港口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生产经营管控系统,构建起了一个信息化程度高、服务于全省统一资源调度的港口生产运营一体化指挥系统;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集卡运输交易平台、线上电子装箱单预录入等线上业务,让码头业务“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智能理货、桥吊和龙门吊远程控制等智能化项目,不仅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企业的用工成本,更有力助推了港口生产效率的提升;龙门吊“油改电”、集卡“油改汽”、船舶接岸电等一系列节能减排项目,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我国绿色港口建设的典范。
体现中国智慧的软实力也在增长。集团下属宁波航运交易所研发的海上丝路指数,已经发布了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海上丝路贸易指数(STI)、16+1贸易指数(CCTI)、宁波港口指数(NPI)和宁波航运经济指数(NSEI)五大指数。其中,海上丝路贸易指数被列入首届“一带一路”峰会成果清单,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作为习近平主席访英期间中英双方达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年10月在波罗的海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