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家长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TUhjnbcbe - 2023/3/20 20:48:00
北京湿疹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家长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低级的苦

就是让孩子吃体力的苦,这种苦很可能变成孩子走向极端的催化剂。要么,苦成习惯了,思想意识里认同他的苦是理所应当的,是命中注定,“我的命就是这个样子,于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也不想通过奋斗去改变,去收获。吃这种苦这样的状态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就会形成“虱多不咬,账多不愁。”的消极状态。这是最底层类的苦。

第二、“高级”的苦,就是要坚持学习,持续训练,才能拥有成长型思维,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孩子将来面对的是充满竞争的社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竞争法则是不讲人情的,家长在家里可以纵容孩子,但到了社会上,谁会像父母一样去包容他呢?。如果今天孩子没有吃苦的精神准备,缺乏吃苦的能力,将来会真正体会到“苦”的滋味。父母过分溺爱孩子,那是在坑害孩子的前途和未来,最后,无力挽救,后悔莫及。

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是位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儿子约翰性格内向、懦弱,胆小怕事,跟缺少锻炼有直接关系。于是她在约翰11岁的时候,把他送到英国的德雷克岛“勇敢者营地”去受训,学习驾驶帆船、独木舟、爬山。13岁时,她又送儿子到缅因州的一个孤岛上学习独立生活的技能。在20天的训练中,不给食物,只给一加仑水、两盒火柴和一本在野外如何谋生的书。当约翰15岁时,他妈妈把他送到荒野里磨练意志。

接受为期70天的训练。为了进一步强化约翰独当一面的能力,她让儿子参加和平队赴危地马拉从事地震救灾工作。就因为约翰通过艰苦的训练,他的意志得到磨练,吃了苦、受了累,终于把自己锻炼成那个刚毅、坚强的人,令人羡慕与倾佩的有志者。他的案例告诉我们家长,让自己的宝贝受点苦,不需要家长刻意制造“苦头”给孩子吃,只要平时不要太惯着孩子溺爱孩子,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完成他自己的事情,不要大人操心就是正常的培养,再让他干一点有难度的事情就可以磨练他的意志力,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日常生活起居、家务劳动、学校的各种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孩子能够参与的就让他们参与,多给他锻炼的机会,甚至让他在挫败中磨练才能真正成长成有担当的男子汉。

第三、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与变化

只有初生的婴儿才需要全方位、一条龙的细致关照哪怕是五六个月的孩子他也能够自己拿住手里的东西,对吃的东西他完全可以自己把握,绝不会塞到鼻子里。所以,提醒家长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发展。对孩子要认真观察,对他们的各种能力家长要作详细的了解,才能准确把握对孩子的适当期望。生活中很多家长形成对孩子的依恋,让孩子也无法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孩子长大越来越独立使他们感到失落,不知不觉中就希望孩子永远长不大,并一直把孩子当婴儿看待。这种家长对孩子的依赖性,会阻碍孩子心理上的“断乳”,妨碍孩子发展独立性。

第四、从吃穿开始,让孩子自理

一岁半孩子就可以自己用手抓食物喂自己,1岁的宝贝就已经可以学用勺子自己吃饭了。就算他吃的时候撒得一地;让孩子自己洗袜子,哪怕他洗的不干净;让孩子自己洗碗刷饭盒,就算我们的孩子把饭碗摔破了,也没事,重新买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衣物培养他的主件,就算贵一点或者买到歪货也不怕。不要担心宝贝没吃饱,别嫌麻烦,别嫌孩子慢,鼓励他,教他正确的方法,孩子的进步会让你吃惊的。

第五、穷人什么都能吃,就是吃不了学习的苦;富人什么苦都不用吃,只吃得了学习的苦!

“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情聚焦的能力,以及在长时间聚焦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生活、无效社交、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孤独和不被理解;吃苦的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自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其实,那些富人和成功人士都比穷人更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往比普通人更有毅力,更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往往发现,那些成功的人比一般人更勤奋、更能忍受孤独、而且更有理想,这才叫吃苦!

你知道吗?那些穷人怎么会不愿吃学习的苦,却愿意去报偿生活中各种苦的滋味呢?那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所经历的苦会被好玩的东西所代替,因为人是有惰性的,所以,在学习中一旦觉得太累、太苦,他们就不想坚持,因为他们的眼光太短浅,只看得到眼前,看不到远景。学习的苦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韧劲和耐力,才能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这叫锐化。”有这样一句话:“好习惯要千锤百炼,坏习惯无师自通。”这简直就是真理啊!反观一下我们从小到大养成的各种好习惯与坏习惯,是不是这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大的平台,也不像王思聪那样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家里财富八代也花不完,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普通人,那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一条最公平的道路。

学习能改变你的命运,让你的人生变得精彩,让你从贫困的生活的境遇里走出来,变成有影响力的智慧人士。你能从零开始,东山再起但绝不可能束手无策。只要你不断进去,不断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走入社会的你就可游刃有余,在战场上,你就可以收获胜利。记住,吃不了苦的人永远都不会成功,穷人和富人都吃苦但区别在于,穷人吃不了读书的苦,就会吃社会的苦。而富人只吃读书的苦。

第六、从小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常言道:“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所以,笨并不可怕,如果懒惰就可怕了、好逸恶劳的心理,他们对家长的依赖会成为一种习惯,就很难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原本,孩子还小的时候是对劳动充满好奇的,这个时候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参与劳动,孩子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会争着去倒垃圾、帮忙拣菜、扫地抹桌子,但家长或怕累着他们,或者嫌他们越帮越忙,总把他们打发到一边。殊不知,这样不仅剥夺了孩子能力的锻炼和在劳动过程中学习的机会,剥夺了孩子享受劳动乐趣的机会,还给孩子传达了一个错误的概念:劳动是一种负担。有的家长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你不听话,罚你洗碗。”?

这样更让孩子觉得劳动是一件痛苦事。所以家长自己得从根本上审视自己对劳动的看法,改变对付出的价值观念,有的是因为自己吃过许多苦,就不愿意让自己的下一代吃苦,总想把最好的东西传给孩子,我不明白,家长是怎么想的,怎么不把自己的优良传统让孩子延续下去给呢?其实,带着孩子融入其乐融融的劳动场景中有什么不好呢?一边干活一边唱歌多好的氛围,正好可以和孩子谈谈心,加深感情,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好好感受一下干劳动劳动快乐与成就感,赞扬孩子的干活劲头,让孩子懂得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第七、给孩子受点“磨难”

把苦难当成工具,当成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来培养孩子的抗挫力,而不是把苦难当作目的。如果孩子所做的事都是家长精挑细选出来的干净、简单、容易的活儿,当我们的宝贝在生活中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就经不住这个挫折,就会惊慌失措。家长要记住生活中所上的当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有时候教训也和经验一样同等重要,不克服困难,就享受不到成功的体验;不经历挫折,何以收获丰收的喜悦呢?生活中可破万难的孩子,才可能不被大的打击所吓倒;在过去的挫折中学到克服困难的方法的孩子,才能同样有能力摆脱困境;有过战胜困难的经历,孩子才能对自己更有信心。让孩子吃苦受难不是故意找茬惩罚他们,是让他在磨难中得到锻炼,让他坚强起来,成为勇敢的人。??

使他在体力上更强壮;让孩子搬点儿重的东西,他可以动脑筋想出最省劲的方法;让孩子参加夏令营,他能学会适应与平时完全不同的环境,应对从未遇到的问题。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